稿源:国际在线
2017年6月9日
国际在线企业频道消息(程骁):6月6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一带一路”影视传播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中国区主席陈平在论坛上围绕如何发挥民间艺术组织在跨国文化传播与交流、增强“一带一路”影视传播效果等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中国区主席陈平(钱泓 摄)
影视文化传播 始于民心相通
陈平说,“一带一路”沿线每个国家的文化不尽相同,跨领域、跨国界的文化传播,应该始于民心相通。陈平认为,民心相通要以艺术的眼光去打破人与人之间因为语言不通、宗教不同、国与国之间的陌生所带来的隔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愿意为中国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资源与平台。
陈平表示,为了推动中国文化影视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国际民间艺术组织非常愿意分享他们的资源和人脉关系。“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与中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可以挖掘出不同的文化、地域素材,在不同国家与区域之间举办影片交流与合作,包括剧本的共同创作。这样,就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实现影视传播互利共赢 民间文化交流是润滑剂
陈平介绍,一直以来不少国家的电视台对中国以及“丝绸之路”充满向往。但由于多年来我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推荐方式上存在误区,在文化传播的摩擦环节中缺乏真正的润滑剂,也缺乏民间的文化交流。
陈平认为,全人类对美的东西的推崇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就美的文化做一些探讨,这种探讨可以是论坛的或者影视的。从而促成跨空间、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与研究。陈平认为电影和电视是最能造梦的手段,经常会让观众热血沸腾。而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应该会在国内外取得很好的反响。
此外,陈平还建议,政府机构与企业在影视方面要多与世界交流,甚至可以与国外企业合作拍摄诸如《吴哥的微笑》《安徒生童话》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可以邀请国外影视企业来拍摄中国的《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能引起人类共鸣,也可以为中外影视企业创造很多合作机遇。
跨国文化横向比较 追溯人类文化共同的灵魂
当前国内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纪录片很多,有涉及对政治、经济、文化的探讨,也有涉及“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基于不同的文化创作出一些作品的时候,它的基本土壤是什么呢?对此,陈平个人喜欢通过跨国文化的一些横向比较来回答。“举个例子,当意大利人跟我讲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的时候,我会跟他们讲中国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我相信在文化领域包括民俗领域,各国之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一带一路’对于很多人是陌生的,大部分人把它理解为一条经济之路或一种经济举措,其实经济仅仅是它的一个载体,文化才是它最后的灵魂和核心。”陈平相信把跨界、跨国的文化艺术结合起来研究,在文化传播中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化学效应。
采访最后,陈平对本次“一带一路”影视传播合作高峰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中经全媒体表达了感谢与祝福。她认为中经全媒体作为新时代下的新型全媒体,有自己绝对的优势。中经全媒体在她看来不仅是一个媒体平台,还拥有众多的人脉资源。在“一带一路”影视传播过程中,中经全媒体一定能够发挥它的优势,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世界的文化走到中国来这种双向互动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