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3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马汀尼兹宫,欧洲艺术联盟主席彼得·瓦西切克先生、副主席拉基斯拉夫·麦克尔莱克先生把一座金色的小提琴少女和蓝色证书交给了陈平。证书上写着:“为表彰陈平女士在支持欧洲艺术和传统文化事业中所取得的终生成就,特颁此状。荣获促进文化与艺术“金色欧洲”欧洲大奖”。这是欧洲艺术联盟首次为来自亚洲的艺术家和学者颁发此奖。
九十年代末,陈平为了追随爱情放弃了北京电视台记者和导演的光环,来到德国,在美丽的海德堡郊外定居下来。
她洗尽铅华,为人妻、为人母,在静谧的德意志相夫教子,养育自己的一双儿女,相继出版了《我和我的蓝眼睛》,《亲亲宝贝》,《摘颗星星送给你》,《优秀儿童的白金品质》,《蹲下来陪孩子一起看世界》等被众多家长和女性追捧的书籍。边带孩子,还边为《快乐厨房》,《时装》《妈咪宝贝》等杂志开设专栏,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粉丝。
2008年,她在新浪开设了育儿专栏“游走在东西方”,点击率在四百二十万以上,是当年新浪教育博客著名的博主,同时在凤凰博客也有两百多点击,她写的“烧钱的代价”、“的眼泪在飞”等博文被百万次转载。她还获得了新浪读者喜爱的作者大奖以及凤凰博客“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博主。
她曾经是德国记者协会中唯一的华裔记者,并且巴登符特堡州记者协会工会代表参加了各种各样会议,既有机会倾听了来自不同地区记者的心声,也有机会接触了大量的德国媒体人。
2006年,在柏林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陈平与德国记者协会主席的一番辩论,改变了她的命运:那次会议上,作为资深记者的协会主席发表了对中国充满了偏激和蔑视的言论。更可笑的是,作为资深记者却从未到过中国。坐在会场的陈平非常生气,她想:自己作为一个中国记者,一直想努力了解西方的文化,了解西方的历史,但为什么西方人却缺乏这样的热情去主动了解中国呢?
另一位老专家的出现,给了她答案。
在另一个会议上,陈平遇到了来自奥地利的老外交家,民俗保护的前辈,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的创始人亚历山大——外格先生。外格先生对她说:中国对自己的推广太少了,错过了很多国际的机会,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声音,让世界了解它、认识它。靠辩论没有用,你们应该学会靠实力和靠民间艺术作为交流途径。
外格先生跟中国的冯骥才先生有着深厚的交情,九十年代初,曾帮助山东创建了“潍坊国际风筝节”,使潍坊誉享国际;还为浙江上虞县颁发了“古琴之乡”的证书,为古琴申遗奠定了国际基础。
1979年,当西方国家进入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很快意识到了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外格先生和其他三位资深专家创建了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在机构成立的近四十年里,经过努力,至今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A级正式合作关系机构,也成为联合国社会经济理事会著名的非遗保护与民间艺术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拥有一百多个分会国,五千多专家、学者、手工艺大师,在全球建立了两百多个艺术节。是真正的民间文化交流机构。
外格先生邀请陈平作为会员加入其中。2007年在希腊召开的全球会议上,作为年轻会员的陈平通过演说成功当选为该组织历史上第一位财政执行官,进入了国际执委会。从此她的生活也开始了新的转折,人生开始了再次蜕变。
陈平回忆说:在她当选的时候,一位来自荷兰的老专家扶着她的双肩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不需要芭比娃娃,我们需要的由衷热爱民间艺术、能干的人来带领这个机构前行。”陈平对他说:“我会用行动让你知道来自中国芭比娃娃的力量”。
因为机构,陈平有机会参加了很多国际艺术节、博览会、民俗保护学术论坛,但是她发现,在很多艺术节上根本看不到中国团队的身影,也没有中国学者的声音。
她急切希望将手中的国际资源利用起来,为中国民间艺术走向国际付出努力,让更多的世界人民了解并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美。
2003年,联合国
2007年,带着一对幼小的儿女,陈平选择了返回中国。
没有任何基础,她自己掏腰包买机票、自己翻译、撰写机构的宣传材料,印刷机构的宣传册,把自己的家当做第一个办公室。没有助手,没有同事,她一个一个打电话给过去的朋友,给他们详细解释非遗,解释为什么要保护民间艺术,介绍国际艺术节给大家。
有的好心人告诉她,你不能让人觉得你是自己掏钱,机构没有投资没有钱,你必须包装一下你自己,到高级会所谈判,让人们觉得跟你合作很有前景。
陈平坚决不同意,她说民间艺术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无需迎合社会,反而要让人清醒,自觉。她说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是有价值的,值得保护的。
2008年,经文化部时任外联局领导介绍,陈平邂逅了中国南京云锦,正式开始了她关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的咨询与保护工作。
为了云锦能在两次申报世界非遗名录失利之后,再次进行申报顺畅,陈平邀请了所认识的各国学者与专家以及文化官员来到南京云锦研究所,进行现场研讨、观察和考证,希望他们提供经验。
她又于2008年8月把南京云锦研究所的楼花织机和传承人蔡向阳,所长王宝林等带到了美国犹他州参加了世界青年大会,让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学者和专家得以亲眼看到中国古老织造技艺的精美,为云锦申遗做了大量国际宣传工作。
最后由五十多位专家联名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写信,申请将中国的云锦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经过文化部的不懈努力,2009年11月,云锦在长达八年的第三次申遗之后顺利进入世界名录。
2009年4月16日-20日南京日军侵华大屠杀纪念馆的时候,面对累累白骨,面对杀戮与罪恶,陈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晚餐时,她向时任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叶皓先生提出,建议该馆尽快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的“世界记忆名录”。
陈平与菲律宾文化委员会前任主席,时任“世界记忆名录”亚太地区委员会副主席卡门女士商量,共同策划了中国与南京菲律宾联合举办的“父辈的战争” 的图片展览,并以最短的时间请来了联合国教科文世界记忆名录的咨询专家以及中国档案一馆、二馆的馆长马振犊、邹爱莲等专家举行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申遗研讨会”。此次会议就该馆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可能性、申报方式和申报材料等进行了论证。
经过慢慢七年时间,2015年10月10日,南京日军侵华大屠杀纪念馆终于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0年10月21日到26日,她为了给南京申办2014年的大学生奥运会热身、声援,策划举办了第二届IOV世界青年大会,来自40多个国家的二百余名青年人、官员和学者就“青年人在城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和发言。
大会还开展了“世界青年眼中的的最美中国”非遗主题展览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与各国青年的好评。
每次做完一个项目,完成一个活动,她就会立刻飞回德国去与自己的孩子家人在一起,马上换了衣服就开始做一名亲力亲为的母亲,给孩子们做饭,带孩子上中文学校,教他们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业余时间,她还要把养育自己一双儿女的经验写成书,希望跟更多的父母分享教育的经验。
2013年11月19日起,陈平带领来自四十多个国家的官员、学者、手工艺大师在贵州苗寨发起了《贵州宣言》,陈平亲自起草了宣言内容。
来自东方的女性陈平,是一个搭建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使者,一个身体力行的中西文化民间大使,更是一个温和宽容的好母亲,还是一位性情温纯,举止优雅的女子。她的内心早已经超脱到了一种境界——自由,平淡,低调,随和。就像她说话不徐不疾,温婉动听一样,她已经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找到了人生的定位和目标,正在不徐不疾地前行。
文化乃一国之本,之未来,之灵魂。能为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尽些拳拳之心,是深感荣幸之事。保护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再度复兴,更是我们所不能抗拒的责任与义务,感谢国家对海外学人的关切与重视,也感谢政府的诚意与宽厚。——陈平
陈平获得的荣誉一览:
2011年被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节目誉为“盛开在海德堡的中国玫瑰”。
2012年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誉为“游走在东西方的文化使者”。
2012年当选为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媒体共同评选的《乡土风采榜年度人物》
2014年10月获得捷克共和国民俗协会最高勋章“卓越贡献奖”。
2015年11月获得俄罗斯文化部民间艺术贡献奖。
2016年6月获得欧洲艺术联盟颁发的促进文化与艺术“金色欧洲”欧洲大奖。这是首位亚洲学者和艺术家获得该奖项。
文/刘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