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2019江门)国际研讨会在江门举行

来源: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03-12

稿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8年11月15日

     

        国际在线广东频道消息(记者 韩希、通讯员  暨宣):“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2019江门)国际研讨会14日至15日在广东省江门市举行。

       本次活动由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指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支持、江门市政府、暨南大学、五邑大学共同主办。旨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工程,以“湾区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应用”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北京、香港、澳门等国内专家、学者,以及东京、纽约等国际湾区的专家、学者、创意设计师、政府管理人员等汇聚江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分享经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573809505(1)

出席研讨会的中外嘉宾合影(主办方 供图)


        江门市副市长蔡德威在致辞中表示,江门文化资源丰富,华侨文化品牌得天独厚,有着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江门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台山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入选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举办“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2019江门)国际研讨会暨手工艺展活动,为江门市提供了向世界各地学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与共享先进经验和做法的良机,同时借助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江门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

        暨大党委副书记夏泉在致词中说,作为百年老校,暨南大学在教育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暨大时指出暨南大学要擦亮“百年侨校”的金字招牌,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播至五洲四海,为暨南大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侨校人才培养体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主席阿里·哈里发向本次研讨会发来了贺信,感谢江门市政府、暨南大学、五邑大学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并表示该机构将积极支持“一带一路”  的伟大倡议,积极参与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通过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研讨会总策划及学术召集人、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女士介绍:本次“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国际研讨会是继2017年北京首届、2018年丽江第二届之后的再次成功举办,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三年来累计邀请了四十多个国家的官员、专家学者、手工艺大师、创意设计师等参加。文化遗产是人类拥有的智慧与财富,创意是可持续性与包容性增长,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的实现者与推动者。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借鉴世界其他湾区成功的经验,通过将文化遗产从资源性保护通过创意与设计的转换利用,让众多的遗产活在当下,让众多的遗产成为未来创意设计的源泉与灵感,保护传承人的积极性,提升手工艺人的生活水平,民众的审美能力,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惠及后人。

        为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平台以及与地方政府协同创新的作用,暨南大学联手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和江门市政府,将该校建立的品牌论坛“‘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国际国际研讨会”移师“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将智库、政府、大学、学者、设计师等国内外资源进行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融合交流,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与帮助。

        在研讨环节中,来自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暨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米兰理工大学、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五邑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专家以及大陆和港澳地区的青年设计师、来自日本四百年家族的传承人等,共同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建议、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空间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品牌打造、当代文化与创意产业互融共促、现代数字经济文化发展等议题。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议献策。

        签约环节,暨南大学与商务印书馆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大数据平台”签署合作。这是两家百年金字招牌共同联手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共同打造的一个利用现代新技术,通过资源整合学术转换,将全球的民间艺术数据化整理,分享不同民族文化智慧的互联网平台,也是体现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一个重要落地项目;同时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陈江和基金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展开“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人才培训计划”的落地与实施。双方将聚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内的中外师资力量,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入选本项目的青年设计师进行全方位、高质量、跨领域、跨学科的培训,为湾区未来的创意设计培养跨世纪的顶级设计人才。


责编:苏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