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至15日,由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指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支持、江门市政府、暨南大学、五邑大学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2019江门)国际研讨会暨国际手工艺展”在广东省江门市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工程,以“湾区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应用”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北京、香港、澳门等国内专家、学者,以及东京、纽约等国际湾区的专家、学者、创意设计师、政府管理人员等汇聚江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分享经验。是江门市进一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高起点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一项具体行动。
江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蔡德威在致辞中表示,江门文化资源丰富,华侨文化品牌得天独厚,有着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江门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台山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入选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举办“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2019江门)国际研讨会暨手工艺展活动,为江门市提供了向世界各地学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与共享先进经验和做法的良机,同时借助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江门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任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先生专程从巴黎赶来,他在致辞中说:几年前我曾主持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教育目标的全球磋商及其重要落实文件“2030教育议程实施框架”的制定,世界各国的教育部长们尤为关注如何通过教育的机会与文化的熏陶,使青年能够成长为一代有知识、有文化、有正确价值观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青年展示创造力和施展抱负搭建了一个理想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青年的参与,建设成果也将惠及年轻人,其中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论坛、展览展示、艺术节等是重要的合作载体。本次活动充分提现了青年人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大学的教育功能,非常值得赞赏。
暨大党委副书记夏泉在致辞中说:作为著名侨校,暨南大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积极引进在国际舞台上享有一定声誉的著名专家学者等高端人才开展新学科的建设,还成立了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院,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平台以及与地方政府协同创新的作用,将智库、政府、大学、学者、设计师等国内外资源进行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融合交流,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与帮助。本次活动的总策划陈平教授就是暨大引进的海外杰出华人的代表,希望凝聚更多的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主席阿里·哈里发向本次研讨会发来了贺信,感谢江门市政府与暨南大学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并表示该机构将积极支持“一带一路” 倡议,积极参与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通过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本次论坛总策划、学术主持、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教授
研讨会总策划及学术召集人、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女士介绍:本次“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国际研讨会是继2017年北京首届、2018年丽江第二届之后的再次成功举办,今年已经是第三届,目前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三年来累计邀请了四十多个国家的官员、专家学者、手工艺大师、创意设计师等参加。研讨会的宗旨就是希望探讨通过强化与拓展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包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文化遗产是人类拥有的智慧与财富,创意是可持续性与包容性增长,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的实现者与推动者。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借鉴世界其他湾区成功的经验,通过将文化遗产从资源性保护通过创意与设计的转换利用,让众多的遗产活在当下,让众多的遗产成为未来创意设计的源泉与灵感,保护传承人的积极性,提升手工艺人的生活水平,民众的审美能力,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惠及后人。
陈平介绍:本论坛的形式比较独特,每一届都会邀请到不同国家的手工艺大师,举办手工艺展,吸引当地民众参观购买,还会到现场做展示表演,有的手工艺人直接参加论坛与学者专家们一起做演讲和发言,同时,参展的艺人们都会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主办方,这种互动与交流方式直接提现了“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宗旨,以文化、以民间艺术为载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也是充分发挥了国际组织的人脉资源和优势,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在研讨环节中,来自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暨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米兰理工大学、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五邑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专家以及大陆和港澳地区的青年设计师、来自日本四百年家族的传承人等,共同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建议、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空间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品牌打造、当代文化与创意产业互融共促、现代数字经济文化发展等议题。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议献策。
签约环节,暨南大学与商务印书馆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大数据平台”签署合作。这是两家百年金字招牌共同联手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共同打造的一个利用现代新技术,通过资源整合学术转换,将全球的民间艺术数据化整理,分享不同民族文化智慧的互联网平台,也是体现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一个重要落地项目;同时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陈江和基金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展开“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人才培训计划”的落地与实施。双方将聚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内的中外师资力量,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入选本项目的青年设计师进行全方位、高质量、跨领域、跨学科的培训,为湾区未来的创意设计培养跨世纪的顶级设计人才。
同期举行的“国际手工艺展示”活动11月14日在江门五邑广场隆重开幕,由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协助邀请来自伊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美国、意大利、拉脱维亚等12个国家20多个项目的艺术大师,以及江苏、贵州的苏绣、苗绣、仿真绣的6个传统手工艺,粤港澳大湾区9市2区的16个包括江门的茅茏笔、新会葵艺、东艺宫灯、开平泥鸡和五邑大学等在内的众多手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众多艺术作品集新材料、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于一体,跨界融合创新特点突出,充分展示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与活化利用,同时不乏出自“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青年代表之手的艺术作品。
来自日本的望月重宏(42岁)出身的望月家族自1692年开始在京都从事漆艺、大和绘(宫中的御用画师),他是第八代传人。此次他带来了价值2500余万日元(160余万人民币)的漆艺吉他进行现场展示,这也是他首次将这件艺术珍品带到我国进行展示。日本的鹤本晶子女士长于利用现代设计打造国际品牌,她设计的真空钛杯被选为2010年APEC晚宴用杯和礼品,其作品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国际政要。
澳大利亚的伊戈拉•露西娜•欧帕拉女士所学专业为环境工程,多年从事生物化学专业工作,近十年来跨界从事织物设计工作,她的织物披肩材料独,特设计精美,曾荣获2014年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卓越手工艺奖”等众多奖项。
来自伊朗的贾威德和萨拉是一对30多岁的年轻夫妇,他们利用现代设计分别创作的金属雕塑和金镶嵌饰品新颖而富有创意,曾应邀赴法国等多地展出。
来自贵州的绣娘带来了蜡染、苗绣、马尾绣等珍贵的少数民族手工艺制品,南通的本缂丝传承人王晓星的织机也吸引了众多的当地观众,也让江门市的孩子们大开眼界,第一次接触近距离到了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丰富多彩的手工艺作品,拉近了下一代与非遗之间的距离,在感受不同文化、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美美与共”的同时,也充分体会到了“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附参考资料:
来自我国广东省、北京和港澳台地区、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围绕“全球视野下湾区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合作”进行了演讲,积极为“人文湾区”建设建言建策。
原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曙光提出,将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成为亚洲文明交流的黄金航道;
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围绕“数字文化时代的来临”介绍了面临的形势,变化的内容,如何通过“双向赋能”建设新一代文化基础设施;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读了解读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品牌发展指数,分析了文化活化对城市品牌的意义;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介绍了艺术如何引领城市创新,分享了其牵头的大兴机场公共艺术创作等重要案例的经验;中央美术学院张正霖教授和林振中教授分别从艺术保税库和大健康的视角,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文化产业中的比较优势,以及它在现下与近期的可能发展路径。
广东五邑大学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就文化融合类遗产保护传承的国际合作,并分析了华侨华人在其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创新设计院创院总监叶长安介绍了城市文化的创新案例香港电车;
澳门培正中学中华文化馆馆长钟春晖和澳门商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容甄甄分别从教育和设计的角度分析了粤港澳湾区文化发展;
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的哈维尔•阿方索•戈麦斯•查瓦罗以传承的力量为题,分析了民俗节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自东京湾区的XartsJapan,Inc.创始人、代表取缔役CEO和田昌之分享了日本文化的代表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