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夏日的开始

来源: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04-06

 稿源:民艺传承微信公众号


随着温暖和煦的春天过去,夏天悄然而至。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相连,民间习惯称为“夏满芒夏暑”。这些夏天的每一个节气对于中国农忙都有着特别的含义和重要的地位。


『气温开始升高,植物旺盛生长』


立夏 · 夏季的开始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春天结束,夏季开始,故称为立夏。满,即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因此称为小满。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其中“芒”是指北方大麦、小麦等芒作物种子作物已经成熟,而“种”则是播种谷、黍、稷等作物的好时节,因此芒种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夏至,就是夏满芒夏暑相连的第四个字了,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暑相连指的就是小暑和大暑,顾名思义,小暑进入到炎热的天气,但是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大暑即意味着三伏天到来,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

 


『立夏各种昆虫活动频繁』

 


王安石曾写到“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就是描述了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宜人景致,绿荫幽草,百花繁盛。立夏时节,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农谚也有“立夏看夏”之说,因为此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油菜接近成熟,北方小麦扬花灌浆,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也写到:“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我国历来重视立夏时节,古时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未成果实的玉米』


『农忙时分』



民间传说 · 夏的故事      


我国民间也有很多关于立夏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称人”,就是大人拿来一杆大称,称钩上挂一只大筐或是凳子,人则坐到筐里或是凳子上称体重。后来人们把这种习俗叫做“称人”。关于“称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有多种版本,说的最多就是跟朱元璋有关。据说在朱元璋起兵时,手下大将常遇春在一次战斗中被元军活捉,为了保住常遇春的性命,朱元璋买通了元军将领和牢头,让他们善待常遇春,元军将领和牢头早就看出元朝气数以尽,正愁没门路巴结朱元璋,这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可是怎么才能让朱元璋知道常遇春在牢中得到了厚待呢?于是牢头想了个法子,就给常遇春称体重,只要他不瘦不就说明他在牢里没受罪么,而称体重的这天刚好是立夏日。后来,朱元璋从牢里救出了常遇春,牢头为了证明没有亏待常遇春,就当着朱元璋的面给常遇春称体重,常遇春不仅没瘦反而重了,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立夏日。打这以后立夏称人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了起来。后来,人们就在夏天到来后用秤称体重,等夏天过去再称一次体重,和之前做对比,借此分辨身体状况,及时调整作息,调理身体,祈求健康长寿。



立夏的习俗 · 美味与养生      



我国民间还有吃“立夏蛋”“立夏饭”“尝三鲜”的习俗,“立夏蛋”就是现在的茶叶蛋,古时人们不仅要吃蛋,还要将蛋挂在胸前,认为立夏吃蛋可以增强体质,避免“疰夏”之疫,祈祷夏日平安。“立夏饭”也叫“五色饭”,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饭,最初从江浙一带流传,在民间认为,儿童吃后可防中暑,立夏吃五色饭,还有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的寓意。而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这些食物都是立夏的时令生鲜,现在看来,都是有补充水分清热解暑的养生功能。

 


『立夏蛋』


从立夏开始气候由温转热,万物茂盛,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天气炎热。而对于人们而言,相对于其他三个季节,夏季可能是最不受欢迎的季节,天气闷热,使人心情烦躁,胸闷困乏,食欲不振。因此应该在外注意防暑,在内调养心神,注意调整饮食,夜卧早起,坚持晚上十一点前入睡,滋养肝脏,颐养心神。同时在白天进行适当温和的运动,注意补充水分,保证睡眠,适应夏天“长养”的要求。


 

『夏日适宜吃苦瓜养心』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初夏就如一个婉约少女般美好清新,清晨的露珠,树上的蝉歌,多风的黄昏,还有柔和的晚星,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好。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个别图片来源网络。本平台仅为交流学习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木公子

文字编辑:罗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