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2017)国际高峰论坛成果集》

来源: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05-22

前言


       2017年8月21日,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和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支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和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承办的“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2017)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旨在共同探讨国际民间艺术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商榷国际民间艺术领域的合作与互利往来,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遗产的合作与发展。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陶小年、国家文化局副局长刘曙光、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等重要领导嘉宾出席了会议。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女士出席了会议。

      论坛以“交流文化遗产领域的理论和政策、建立国际文化遗产界民间组织的合作机制、推动文化遗产产业的合作项目、搭建民间工艺大师合作创意工作坊”为主题,旨在落实《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的国家文化战略。这也是世界各国非遗手工艺大师的首次国际盛会,参与大师之多,影响范围之广,论坛规格之高,前所未有,在世界非遗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论坛聚焦文化领域学术研讨和教育交流,近百位来自意大利、俄罗斯、伊朗、保加利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部门领导、博物馆馆长、专家学者、手工艺大师共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国际民间艺术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共同交流探讨国际民间艺术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的合作与发展。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天星在致辞中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希望本次论坛充分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的议题,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心换心,相互启迪,求同存异,为中外文化事业的交流与互鉴,为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和世界文明的故事,做出积极贡献。”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2017)国际高峰论坛成果集》

          

中文摘要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5月,是国内较早将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结合,进行研究转换,发挥高校优势,发挥海外华人华侨优势,积极与社会协同创新,搭建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平台的研究院。该院成立近三个月时,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支持下,策划举办了“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2017)国际高峰论坛”。在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的帮助下,邀请了德国、意大利、俄罗斯、伊朗、埃及、波兰、拉脱维亚等国家著名博物馆馆长齐聚北京,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响应“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交流、分享各国博物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经验,充分体现了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哲学理念。

  文章列表



         以下为本次论坛相关图文资料(选载)   

           

   

2017年8月21日上午10时,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支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承办,“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2017)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饭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


各国代表畅谈“一带一路”文化遗产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天星致辞:“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希望本次论坛充分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的议题,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心换心,相互启迪,求同存异,为中外文化事业的交流与互鉴,为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和世界文明的故事,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陶小年致辞:“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文化与历史人文风貌的物化表达,已经成为联结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与信任的情感纽带。在共建‘一带一路’新的历程中,应当在尊重地域文化特点和民族传统、维护和弘扬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价值的基础上,积极搭建丝路文化遗产交流平台,共同策划系列工艺精品和创意文化产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助理、文化产业所所长陈喆致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通过本次论坛呼吁,让人类文化进步的结晶重新活起来,激活文化遗产在当下人类文明互鉴中的助推作用,把文化遗产做成产业,与当代国家的发展、经济的命脉、人类的进步相结合,形成一个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意大利米兰昂布罗休美术馆、图书馆副馆长傅马利代表国际学者发言:“我们看到,古丝绸之路正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而‘一带一路’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各国的文化交融与互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沿线各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古丝绸之路互利共赢之精神,坚持‘一带一路’共建共享之原则,是沿线各国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 全球副主席、中国区主席陈平教授致辞:“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与大自然相依相生智慧的载体、创造力的展现,千百年来薪火相传,但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却正日益消失。如何让传统手工艺产生新的当代价值,如何让文化遗产完成从资源到资本的转化,如何让文物活在当下,如何建立文化遗产经济学,如何让传统记忆在当代重新绽放光芒,这就是我们今天相聚和探讨的理由和话题。我们希望能通过各国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交流,搭建世界和平与文明进步的桥梁!

出席会议的国内外代表及手工大师们




观摩国国内外手工大师的作品








以下内容是开幕式上,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女士的致辞(全文): 

尊敬的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先生、

尊敬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陶小年先生、

尊敬的国家文化局副局长刘曙光先生、

尊敬的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先生、

尊敬的在座的各位来宾和我由衷赶来的朋友:

    

    谢谢你们在星期一一大早赶来参加论坛的开幕式。

    首先,我要感谢国务院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以及暨南大学对本次论坛给予的所有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国侨办领导对于暨南大学长期以来所给予的重视和关心,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所给予的关怀和信任!作为身在海外数年的华人学者倍感亲切。国侨办的凝聚力也唤起了海外游子的爱国之心。逢值“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提出之际,我们都希望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民族的繁荣大业中来。

    从构想到今天论坛的开启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之所以这样急迫,是因为自从今年五月我加盟暨大以来,一直有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情,唯恐辜负了各界对我的信任,希望尽快开展工作,同时也是源于许多动议,一种焦虑和担忧,因为很多文化遗产正在以不可逆转的速度而慢慢消失。

    就在本月13号,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遭受了一场地震,导致美丽的景点诺日朗瀑布、五花海都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就如同2009年中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一夜之间被称为羌族很多文化遗产濒临危机一样。在唐代诗人王之涣描述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被提及的“羌笛”,如今能够演奏的人在全国不超过十个,被我们称为“戏曲活化石”的昆曲,全国的从业者不到八百人,被我们称为“八百壮士”。

    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几十种方言迅速消失,我们有很多的民俗博物馆、手工艺博览馆面临共同窘境——经济来源不足,捉襟见肘,青少年参观者越来越少,大量的手工艺技艺由于后继乏人,没有市场,不可逆转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今天,大家在现场看到的这个克斯表演技艺,它成形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到今天真正传承人加起来不足一百人,国家命名代表性传承人连20人都不够。因此,我们特意把这些手工艺大师请到现场,中国的和外国的,让我们在这里给他们一些掌声,为他们的传承和坚守致敬,为工匠精神致敬,谢谢你们。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与大自然相依相生智慧的载体、创造力的展现,千百年来绵延不断,星火相传。但是,随着人类高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文化正在日益消失。文明的呈现方式正在改变,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生活观念都在随之而变化。如何让传统手工艺产生新的当代价值,如何让文化遗产完成从资源到资本的转换,如何让文物活在当下,如何建立文化遗产经济学,如何让今天的孩子们学会欣赏文物、懂得遗产的珍贵,从传统文化中获取灵感和力量。如何让传统技艺当代重新绽放光芒,这就是我们今天相聚的理由和探讨的话题。

    两千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出始西域,带走了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先进技术,也带回了其他国家的技术与文明,这本身就是文明互鉴的体现。今天,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也是基于文明互鉴、国际交流、经贸互惠、科技互惠这样的伟大构想。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际遇遇,也是文化遗产交流的新际遇。今天这个论坛,就像刚才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先生所讲,文明互鉴,始于心诚。我们这个论坛是以文化遗产为主题、合作交流为目的,是一场金兰之约。易经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秀如兰。”所以金兰之交,和而不同。文明互鉴,始于心诚。

    国际间的合作需要牢记尊重、理解、宽容、分享、支持几个关键词,面对差异和分歧,只要我们团结互助,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但是如果我们彼此疏离,我们将失去很多。大家可以从今天论坛的现场看到,这些手工艺人来自不同国家,他们的语言不同、背景不同,但是,从今天一早开始他们坐在一起一直尝试交流和沟通,分享他们的技术。这说明人类是可以跨越克服任何一种障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共生、合作。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在成立40年来,一直为这样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用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交流搭建世界和平的桥梁。今天,我们的会员来自埃及、拉脱维亚、俄罗斯、伊朗等国,经过多年的合作,他们已经彼此是相知的朋友了。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于人的思想之中构建和平”,可见人的思想是无比的重要。

    在此,我们倡导为了人类的延续、为了惠及后代、为了造福桑子、为了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也为了我们自己,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果我们团结一致,我们一定能够把这些文化遗产传延给我们的后代。

    最后,我衷心希望大家在北京渡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也欢迎你们在不久的将来到暨南大学校园里去,暨南大学是一个百年老校,但是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才刚刚诞生三个月,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不仅稚嫩,而且弱小,所以,希望得到大家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感谢大家!谢谢!


以下为出席论坛的国际嘉宾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意大利米兰昂布罗修美术馆、图书馆副馆长皮埃尔•弗兰西斯科•傅马利

埃及手工艺学会主席阿赫麦德• 约瑟夫

埃及文明与创意博物馆馆长奥萨马•阿卜杜勒•哈森

保加利亚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迪米塔• 瓦西列夫

保加利亚索菲亚民间艺术与手工艺大师协会联合会主席马格达丽娜•科斯塔迪诺娃•安琪洛娃

波兰民俗博物馆馆长助理马维奇卡•帕维

德国Zitadelle Jülich博物馆馆长马赛尔•帕斯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艺术总监任戎

俄罗斯波列诺夫国家手工艺博物馆专家塔提雅娜•西涅利尼科夫娃

柬埔寨国家文化艺术部博物馆部主任孔•维瑞克

柬埔寨国家文化艺术部艺术与手工艺部主任索西•奇姆

拉脱维亚大学拉脱维亚历史学院(前)院长艾娅• 简森

拉脱维亚人类学露天博物馆副馆长库拉•克里斯蒂恩

伊朗德黑兰马利克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代表穆罕德塞•侯赛因•萨曼

伊朗民间艺术大师亚维德•莫荷比

俄罗斯手艺传承人欧尔加•波查洛娃


以下为出席论坛媒体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CCTV

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华网

经济日报

科技日报

中国文化报

中国新闻社

中国日报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

中国青年报

法制日报网

腾讯网

新浪网

今日头条app

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导报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