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陶瓷文化与中国梦——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来源: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05-27


作者:陈平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2016年末,家兄来德国小住。因其喜收藏,偏爱瓷器,因此我带他一起去了曼海姆的两家著名的古董店。

  大概十多年前,在曼海姆还存有大大小小二十几家古董店,但是近几年,古董店情形开始倒退,难以维持,大部分店铺纷纷关张倒闭,只剩下水塔附近的这两家还在坚持着。

  与老板还算熟稔,见我进来,便问:是不是又带人来寻找中国的古代瓷器?

  也不奇怪,近三十年来,每每有中国人到欧洲的古董店里去,必是去找寻古瓷器。一群又一群中国喜爱收藏瓷器或以瓷器为交易之人,纷纷涌向德国乃至欧洲的古董店,淘完了几乎所有德国古玩商手中的中国瓷器及古玩。现在店里剩下的是德国自己生产的瓷器、家具、油画等等。中国客人买光了古董店里存有的中国瓷器和物件。老板如是说。



       请问你们的中国文物又是如何得来的?我问。

  祖上留下来的、到处收集而来的、还有中国人自己卖出来的。他说。但是,他避开了“掠夺”这两个字,还有一段不光彩的掠夺史。

  每每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里或私人藏家手中,看到那些来自中国祖先精心制作、倾情打造的巧夺天工、无可比拟的精美瓷器甚至任何一件文物、一种手工艺制品的时候,我的心情都是爱恨交加,呈现出难以形容的复杂心情:从心里骄傲着那些已经散落各个角落而无法回归的、中国人智慧结晶的骄傲,又痛恨这些参与过打劫与掠夺行为的收藏家的前辈们的卑鄙与贪婪。试想,当年仅法国侵略军统帅佛尔雷一个人在圆明园抢劫的珍贵财物就有四十箱。中国的皇室收藏,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以后,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国之瑰宝多被劫掠到了欧洲。

   

        旅德著名收藏家朱奎先生曾从19世纪国外相关资料读到,某个拍卖行,一次就替联军的一个士兵鉴定了500件从中国掠夺的皇室收藏。八国联军中日本人最多,一共6000多人。痛心疾首之时,只能用侥幸一词来安抚自己:假如这些人间极品一直留在国内,是否能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劫难、完好无缺地流传至今呢?

  朱奎先生说过:欧洲皇室贵族及百姓在清中叶以前,对中国瓷器的收藏是仰慕,是欣赏,是炫耀,是财富的象征。而清末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欧洲中国瓷器的收藏,则因为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对中国皇室收藏的掠夺,完成了中国大部皇室收藏对欧洲的转移,也使欧洲中国瓷器的收藏从质到量上升到了一个无与复加的高度,很多国之瑰宝流失不见。欧洲的这种收藏,是建立在对中国的血腥镇压,残酷掠夺基础之上,以至于至今欧洲人难于启齿。

  这话听的人处处是痛。

  当年祖先生产制造的精美瓷器只能在海外的市场上寻得到,花高价再买回家来时,说不上这是令人欣喜的文化回流现象,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觉悟,还是令人略带感伤的现实存在。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中国人绝不会如此甘心。不会的。



        离我家不远的小城Lorsch,是德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那里有一个黑森州立博物馆(Au enstelledesHessischenLandesmuseums)的分支民俗和烟草博物馆(VolkskundeunddemTabakmuseumLorsch)。里面收藏和展示了很多陶、瓷。当然,不消说与英国皇家博物馆相比,就是与德国东部古城德累斯顿博物馆里的陶器、瓷器相比较,这里的藏品也几乎是微不足道甚至是根本不入流的,但是在这座建筑精良,陈设讲究,设计时尚的博物馆里,却也详尽地展示了十五世纪左右德国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器,或笨拙或粗糙的木器或金属器皿。

  在另一个展厅中,还有德国烟草工艺的发展史。从中看出,尽管彼时从中国流传过去的瓷器已经在欧洲出现,但仅限于国王、贵族与宫廷中使用和享有。那时候,中国的瓷器,是整个欧洲宫廷与贵族中拿来炫耀的高端奢侈品,普通的老百姓是看不到的,所以在这个普通的小型纪念馆里,是不可能收集到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的。



      然而,在另外一间专门陈列德国人自己烧制的陶瓷_迈森瓷器的展馆中,却在瞬间挽回了欧洲或者说德国的面子,绝对算是后来者居上,无论是从做工到图案到设计制作,无不显示着精良,高端与优质,其次,每一件作品中还流露着一种无可比拟的、高贵与实用并存的品质。

  德国民间流行过一句谚语:“HabenSieMingVasen?”。意为您可有明代瓷器?就好比今天我们问起身边熟人:您家里有宝马车吗?您用过路易威登箱包吗?可见,在当时的德国,是否拥有中国明代的瓷器,代表了他们的财富、身份、见识、甚至地位与尊贵。那不仅仅是欧洲人拥有中国瓷器之后,虚荣心得到满足的一种炫耀感,也是中国整个近代五百年文明对于欧洲文化所产生的影响的一段真实写照。



      十八世纪以前的中国,各种技术遥遥领先,经济也远远发达于欧洲诸国。尤其是巧夺天工、技艺精湛的中国瓷器,一经流入欧洲,立刻惊艳叫绝,据说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埃及和阿拉伯地区,甚至可以用一件瓷器换取几个奴隶。其制作工艺与冶炼材质,烧制工艺与过程,甚至浑然天成的各种色彩与绘画,几乎为难住了当时的西方世界,以至于葡萄牙代理商巴尔伯沙(DuarteBarbosa)认为中国瓷器是用贝壳制作的;而潘奇洛李(GuidoPanciroli1522-1599)也在其著作中认为瓷器的成分包括破碎的贝壳、蛋壳以及石膏,由此烧制粘合而成。

  魔术化、神秘化的陶瓷故事也在欧洲盛传。16世纪的欧洲人甚至认为中国的瓷器有一种超自然的魔力:那些经过高温烧制的瓷器,有着自然裂纹而充满魔幻色彩的花鸟龙凤图,使得他们确信,倘若在中国的瓷器中盛放些毒药进去,瓷器会开裂,施展更加富有魔力的魔法。

  那时候的中国,无疑是一个令人羡慕、向往的国度,并且是一个让西方人对于财富,拥有各种猜测与渴望的地方,无论是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还是其他手工艺品,都让西方世界大开眼界,多数欧洲世界尚不认识,世界上还可以有如此的物质享受与精湛技术存在。



    作为丝绸之路的终点,靠着丝绸贸易便获得了空前繁华的水城威尼斯,真的需要好好谢谢那些来自中国的丝绸锦缎。

    传说中,恺撒大帝去看戏时,穿了中国丝绸做成的华贵艳丽的袍子,罗马一片哗然,引起轰动。可以想象,那宛若云霞,灿若锦绣,光滑而柔美的丝绸披在罗马皇帝的身上,他神采飞扬,满身豪气进入剧场的时候,罗马贵族乃至平民阶层是如何的欢腾与欣喜。


         本文作者:陈平(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声智库学术中心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