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南方+
2019年11月14日
11月14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2019江门)国际研讨会暨国际手工艺展”在江门市拉开帷幕。本次研讨会以“湾区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应用”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北京、香港、澳门,以及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创意设计师等汇聚一堂,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分享经验。
江门市副市长蔡德威在致辞中表示,江门文化资源丰富,华侨文化品牌得天独厚,有着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江门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举办‘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2019江门)国际研讨会暨手工艺展活动,为江门市提供了向世界各地学习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与共享先进经验和做法的良机,同时借助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为江门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
研讨会总策划及学术召集人、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女士介绍,“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国际研讨会的宗旨就是希望探讨通过强化与拓展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包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文化遗产是人类拥有的智慧与财富,创意是可持续性与包容性增长,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的实现者与推动者。“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借鉴世界其他湾区成功的经验,通过将文化遗产从资源性保护通过创意与设计的转换利用,让众多的遗产活在当下,让众多的遗产成为未来创意设计的源泉与灵感,保护传承人的积极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审美能力,惠及后人,富及当下。”
在“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国际研讨会上,智库、政府、大学、学者、设计师等资源进行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融合交流,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与帮助,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平台与地方政府协同创新的作用。
研讨环节中,来自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暨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米兰理工大学、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五邑大学的学者专家以及内地和港澳地区的青年设计师等,共同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建议、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空间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品牌打造、当代文化与创意产业互融共促、现代数字经济文化发展等议题,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活动现场,暨南大学与商务印书馆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大数据平台”签署合作。两者将共同联手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利用现代新技术,通过资源整合学术转换,将全球的民间艺术进行数据化整理。同时,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陈江和基金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人才培训计划”。双方将聚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内的师资力量,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入选该项目的青年设计师进行全方位、高质量、跨领域、跨学科的培训,为湾区未来的创意设计培养设计人才。
同期举行的“国际手工艺展示”活动邀请了来自伊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美国、意大利、拉脱维亚等12个国家20多个项目的艺术大师。来自江苏、贵州的苏绣、苗绣、仿真绣,江门的白沙茅龙笔、新会葵艺、东艺宫灯、开平镇濠泥鸡等传统手工艺精品集中亮相,充分展示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与活化利用。
【记者】郑琦
【图片】黄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