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的温度(作者:陈平)

来源: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08-09


      (本文系《“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2017)国际高峰论坛》成果集序言)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实践中与大自然相处所创造的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载体,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而值得骄傲与传承的遗产,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标识和基因体现。无论是中国的故宫,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还是意大利的斗兽场,比萨大教堂,它们都见证了历史的繁荣与辉煌、衰败与更替,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遗产都有它特有的存在方式带给人们新的财富或者给与人们新的灵感与警示,并且时刻体现着它们的价值与重要性。这些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始终在造福于人类,惠及当下及后人。

       与此同时,还有无数精美的手工艺技艺、制作技艺、日常生活中的地方戏曲、民歌小调、或那些历经风霜却经久不衰的民俗风情、节气记事、民间俚语、信俗信仰、美好的哲学思想、神话传说、乃至于人民大众在与自然界相处中通过观察与体验,寻找并总结出来的、对于大自然以及宇宙间的活动规律的总结,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我们的祖先世代相传,口传心授,子子孙孙,代代传承下来。

       世界现存的手工技艺的发展演变历程就是人类发展历程的见证,今天,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乃至日常生活中能欣赏或使用的精美手工艺术品,都是人类智慧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无一不是由人手创造,甚至世界各民族璀灿辉煌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都是依靠我们的双手去创造。

       然而,在当今的后工业时代,或称为工业智能时代,手工艺术被工业化或者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取代,大量传统手工艺因为产业的衰退而消亡,人类历史上曾经蕴含高度智慧的高超手工技艺,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而失传,这是全人类共有财富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社会性格特别是人们的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变化。对于原有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文化、手工艺技艺、民风习俗、节日节庆都有了新的认知与感受,也有积极或消极的变化,特别互联网的出现与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对许多传统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与冲击,甚至彻底取代了很多传统的生活方式、通讯方式,从而导致了价值观与生活观的改变,对于电子时代出生的青年人而言,传统文化的形式与表现方式对于他们而言是陌生而遥远甚至有些刻板而过于无趣的的,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便捷快速,社会多元化、资讯开放与共享的时代,轻而易举地可以获取大量的在过去都是神秘而封闭的成果,很多年轻人几乎完全迷失在了电脑和互联网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包容万象,既开放又封闭,既丰富多彩又虚拟单一。这种便捷容易的科技技术,使很多传统的手工艺技艺逐渐消失,手艺人后继乏人、传统的制作方式与工艺变得无人问津、部落族群与区域间的互动变得疏离而陌生,

 

       人类今天的文明来源于人类思想与双手的共同创造,手工技艺,是人类智慧的不竭之源,保护手工技艺,就是保护人类发展的智慧源泉;为了保护世界民族文化的的多样性,为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化的延续,为了不让机器取代人类智能的发展,我们强烈呼吁:让我们清醒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应对工业化技术时代的手工技艺面临的困境,保护手工技艺,保护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文明的根基。我们在此重申,请各国政府、地区政府、社会组织,共同提供一定比例的社会资源,保护、推广手工技艺,让更多的人能在有尊严地生活的基础上,从事手工技艺传承、发展的工作,让手工艺术成为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学术创新的活力源泉,让手工技艺与工业文明共同成为创新时代相互辉映的两颗璀璨明珠,让我们的未来沿着和谐智慧之路稳步迈进。

       好好呵护并利用遗产,让它成为城市旅游的一部分,民众生活中的一部分,遗产与生活相关联,遗产与人们的生活形态相关联,遗产与时代的发展相关联。自1985年12月12日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以来,截至2016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50项。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0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1项,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拥有51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2016年6月22日,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同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名录,中国的内蒙古长调也是联合外蒙联合申报成功。

       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它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5000公里,包括各类共33处遗迹,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为234464公顷。

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

 

       申遗成功后,世遗委员会建议,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2016年05月13日,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中外30多家博物馆启动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并签署了多项文物保护、交流双边、多边合作协议。


       同时启动了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大唐西市博物馆牵头发起、一带一路沿线30多家中外博物馆共同成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首次将丝路沿线的中外博物馆资源进行整合。

 

       可见,丝绸之路联合申报的成功,不仅为中国在世界遗产中增加了数量,而是为这三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今后,这三个国家不仅仅会在博物馆方面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可以进行更加富有深度的文化与经济交流,为一带一路的推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合作平台。

 

       丝绸之路共同申报的成功,非常好地体现了文化遗产领域内,各国之间合作与共赢的价值。

       但是就旅游而言,丝绸之路沿线的很多地方,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遗址古迹由于年久失修,交通设施落后,硬件软件都很薄弱,旅游产品单一,卫生条件令人堪忧,路途遥远,饮食住宿都有严重缺陷。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各种配套设施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主要交通工具为火车、长途汽车,但是不能直接迅速地到达目的地,耗费时间。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品的组合不丰富,旅游行程容易受到天气、地理条件等限制。

       所以,如何将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与当代旅游结合起来,还需要经历很多管理,建设等方面的提高与提升。

       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并不矛盾。

       保护文化遗产也不排斥对其合理利用,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就能得到可观的回报。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文物,为当代产生新的价值,体现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所谓遗产活在当下”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目前,全世界共有554处世界级文化遗产,其中,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是名列前茅的文化遗产大国,而它们在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文化遗产同样丰富的中国借鉴。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调动民间和私人的积极性,是欧洲国家的普遍做法。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法国,在春天会举办“博物馆日”,秋季举办“文化遗产日”,很多耳熟能详如卢浮宫、凯旋门等著名博物馆和历史古迹也在免费开放之列。


       德国有博物免费开放日,夏季长夜博物馆等,孩子们可以在博物馆过生日,庆祝各种纪念日,为学生制定特别教育课程等。所谓的当代价值,也就是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

       意大利拥有世界遗产44处,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世界遗产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全国有博物馆、宫殿、建筑物、雕像、教堂、艺术画廊、别墅、喷泉、历史建筑与考古遗迹等将近100,000多座。这些遗产为意大利的旅游带来了大约4,270亿欧元的收入,游客有将近4370万。

       意大利的旅游访客量位居世界第5位,旅游收入排名世界第4位。据意大利旅游局统计,仅罗马竞技场每年就吸引将近4,000,000人次参观,位居世界第39位,而庞贝遗址每年吸引2,500,000人次造访,也位居世界第48位,是意大利最多游客光顾的旅游景点。

       意大利的旅游业是成长最快而且最具有经济利益的产业,旅游收入是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第二大来源。所以利用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为后人造福,用历史遗迹和文物,为现有的民众和国家带来收益,是一项利国利民还能惠及全球民众的商业经济。


       中国的世界遗产目前排名世界第一,世界遗产众多,旅游景点众多。

       但是这些遗产的知名度与庞贝城和罗马竞技场相比较,知名度和国际形象还是略显逊色,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景点过多,各省各地都有可以参观游览的风景和文物,所以游客无法在短期内游遍所有的旅游景点,最重要的一点是,是我们的包装和推广还不够多,对于外国人而言,故宫和长城、兵马俑是耳熟能详的景点,但是其余世界遗产的知名度就不能相提并论。


       我们的旅游设施、整体旅游形象包装还是缺乏鲜明的特色。游客去了意大利,可以完整地体验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和建筑风貌、历史遗迹,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到文化的存在和保留,还有独特的民风与建筑,都是吸引游客的因素。

       我们的旅游景点大多数都已经成了一个孤立的景点,很多古城已经不存在了,原有的生活形式也被旅游开发商认为地破坏掉,乃至千城一面,千镇一面,所有建筑雷同而缺乏特色,几乎所有景点都兜售贩卖着一摸一样的旅游工艺品,质量低廉,粗制滥造,卫生设施不够干净,游客来了以后没有能够深入体验的地方和内容。

       有的景区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一再被改变,但是质量没有得到提高,因此他们对于接待游客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没有主人翁的心态,不认为旅游做好了接待,装修好了自家的庭院,能够为自己带来好的经济收入,而是被动地争利益,造成恶性竞争,也破坏了遗产、风景、民众与游客的关系。台湾的民宿旅游之所以搞得好,是因为百姓能够直接得到利益,是自发自愿地参与旅游业的开发,主动去做接待服务。

 

       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景区的服务能力,调动民众的参与和积极性,加强卫生以及现代化的设施建设。尤其是不能出现为外国游客要钱照相、强迫别人购物的现象。这也是大国国民素质的一个体现。只有做到宾至如归,世界各国的人们才会愉快地来参观、来游览。而我们的百姓也能够不卑不亢、开开心心地挣钱生活。

 

       政府给政策,民间积极参与。保护不是专家和政府的专门任务,而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


       传承是社会整体的传承。世界遗产事业的最初设计和提出,主要是在总结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它的发展与完善也曾经主要由西方国家所主导、所推动。随着世界遗产事业在全球的推广,情况在逐渐发生变化。

       保护不是专家和政府的专门任务,而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

      传承是社会整体的传承。世界遗产事业的最初设计和提出,主要是在总结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它的发展与完善也曾经主要由西方国家所主导、所推动。

 

       但是随着世界遗产事业在全球的推广,情况在逐渐发生变化。


     (1)利用文化遗产,提升文化创意产业

       在德国魏玛小城,有一座令德意志人民骄傲的建筑:歌德故居,这里曾经是歌德的居住地,收藏丰富,文物价值很高,歌德故居几十年里一直用自己的创意和开发来维持着昂贵的管理费用。

      传说中歌德在创作《浮士德》的时候屡屡遭到魔鬼的侵犯,于是将墨水品投掷过去,吓住了魔鬼。聪明的故居管理者,将这个传说制成了墨水品,作为纪念品出售,销路很好,另外歌德的签字,歌德的头像都被用于开发创意,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纪念品,颇受游客喜爱,有的人专门到此购买墨水品,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做礼物。

 

       如何把生意做成艺术,把艺术品转化成商业实现商业价值是文化遗产和创意产业的一个新课题。

       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创意产品也风行宝岛。比如,原本卖胶带纸是普通小商店就能做的小生意,但把康熙皇帝的御批就手迹“朕知道了”印在胶带纸上,就把这笔小生意做成了文化。结果是产品一上市卖断了货。 还有大家熟知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星文物翠玉白菜,被开发利用了很多次,做出了无数创意产品,仅这一项就占故宫创意产品销售额的32%。

       对于博物馆而言,艺术授权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博物馆通过艺术授权可以减少和剔除产品设计和生产环节,并给消费者带来更优越的产品。据统计说,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收入,在2012年达到了28,570,663两亿八千万新台币。这也是活化文物,让文物为当下服务的一个范例。

 

       另外一个文化遗产再利用的领域是建筑遗产,比如一些重要的厂区厂房,已经被废弃,但是只要合理利用,精心设计,很好地再利用起来,它们就能为当代人提供新的使用价值。重要的工业遗迹的再生设计要实现两个重要目标:既要有利于工业遗迹的保护,又要能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要将保护与更新、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设计师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在英国伦敦发电厂所做的创新就是一个很好地案例。

      伦敦热电厂建立于1994至1995,是伦敦地标性,可惜后来被废弃。2000年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在原地诞生。从热电厂到艺术馆的变身似乎太不可思议,这一改造也是工业遗产研究者们所津津乐道的改造性再利用案例之一。目前,这个热电厂改造的艺术家工作室,公寓,酒店已经价格飞升,炙手可热,成为伦敦生活的新时尚区。

       在北京的七九八艺术区(原国营798厂),有一家“时态空间”。这也是最早进驻北京798艺术区的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文化艺术空间。

       这座独具魅力的老军工厂房是1950年由原苏联援助,东德55个专家设计建造的, 2002年经过艺术家以当代审美理念改造而成为现在的文化艺术空间。现在是七九八著名的艺术展厅。

 

       文化遗产的再利用,建筑是最好的利用载体。

     

      (2)举办国际艺术节

        一座城市的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经济之繁荣,地理位置之优越,或自然风光之美,而更在于其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艺术节是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桥梁与纽带。集中地体现民俗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让下一代的孩子们通过艺术节的这个窗口,了解到世界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及各民族的文化特色。经济与文化的日益融合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人们对节庆越发重视。东西方对于节庆的形式和认识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节庆应以民众为主,鼓励青少年的参与,从而实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主旨。 如果让民俗文化造福子孙后代,它就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忆,相反,它必须成为一种常态,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继续流传。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成立近四十年来一直坚持致力于研究、记录、保护、传播和展示世界各民族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积极配合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保护公约的推广执行工作,以民间艺术为核心,为桥梁,跨越国家的界限,种族和语言的障碍,成功地在全球创立了300多个艺术节。在国内创办了潍坊风筝节,上海宝山艺术节,天津民间艺术博览会,贵州民间艺术博览会等,为民间艺术与城市的发展与旅游的发展带来了综合效益。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为举办艺术节不计成本,过于形式化,背离了艺术节原有的宗旨和目标。IOV所属的艺术节及国际众多著名艺术节强调与民同乐,重视民间文化交流的实质和形式,并提倡原生态的表演。艺术节的参会团队住在当地民众家中,不仅促进了相互的沟通和了解,更建立了宝贵的友谊。

 

       国际艺术节惯例:

 

       1、经济实惠、回归民间、小型多样、内容丰富

       艺术节主办方需要负责受邀对象到达之后的食宿、交通、及零用金,而受邀对象所需的机票及演出费用则自理。艺术节期间,代表团的成员可以居住在当地居民家中,以便双方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了解,并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民众消除由于误会和生疏而产生的彼此间的隔阂以及文化上的冲突。

 

      2、返璞归真,保护原生态

      所有的舞蹈和乐队都需要现场伴奏,不得使用电声和CD等现代手段。利用现有公园角落,青少年之家,广场绿地,

      3、艺术节不可忽略的几大要素

       民众参与性,大众娱乐性,青少年的教育性,传统民俗的普及性,活动的持续性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性。

 

       习近平在《〈福州古厝〉序》中还特地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于4月1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习近平强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是习近平在近日所作的重要指示中所强调的。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到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时就曾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这不是习近平第一次提到“让文物说话”。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也曾说:“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曾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2014年9月,习近平对一份反映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遭破坏的报告作出批示指出,国家确立的抗战纪念设施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应当受到严格保护。

 

       历史文物也牵动着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传统友谊。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六大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我们建立中共六大纪念馆,是要铭记历史,是要继承和发扬中俄传统友谊,促进两国世代友好。”2014年10月,习近平为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题写序言,期待这次展览使“法国和欧洲观众能够更为形象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 ‘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习近平谈创新发展: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时表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把保护文物和继承发展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物保护工作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习近平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