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花灯哪家强?中华非遗万古芳

来源: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2-26

 

 暨大文创院 民艺传承

  

元宵花灯哪家强?中华非遗万古芳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anterns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心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元宵》 明·唐寅


图片

 △元宵看灯,来源 Getty Images


元宵节在英文中翻译是“Lantern Festival”,看过我们之前分享的《典籍里的元宵节》的朋友,就一定了解,元宵节与灯的关系。


我国花灯技艺源远流长,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历经千年流变,发展出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多种花灯流派,在漫长的时光中,点缀着国人美好的生活。


今天,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与您分享一下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中国灯彩艺术。


图片

 △张灯结彩,来源 Shutterstock


花灯,又称“灯彩”,在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中,共有16个灯彩项目入选,是传统美术类别中的翘楚。花灯在我国各地都有流传。我国是一个重视节日的国家,每逢佳节,张灯结彩是必不可少。尤其是元宵节这一重要的节日,火树银花、灯如白昼是最突出的景象。在这样的文化浸润之中,光与影的协奏带来别样的中国美。


现在,我们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带您一起看看国家级非遗花灯(灯彩),一睹他们的风采和特色。灯与月同明,共庆元宵节!


「排名不分先后」

来自浙江省仙居县的针刺无骨花灯,始于唐代,俗称“唐灯”。针刺无骨花灯的灯面是由针刺成许多小孔、形成透光的图案,而灯身没有骨架、灯面穿插自立而成,从而得名。1996年,针刺无骨花灯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作品金奖、澳门第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

△通过针刺出细节与图案,沈珉摄

△ 没有骨架,灯面拼接而成,来源 台州公共生活


针刺无骨花灯融合了绘画、图案构成、结构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别具一格,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

△对图案造型进行针刺,来源 泉州文旅


从细密的小孔中透出摇曳的光芒,奏出光与影的变奏曲,诉说着从大唐一路走来的元宵见闻。


图片


图片


图片


△精美的图案,复杂的结构,造就独特的花灯,蔡石摄

来自浙江海宁市的硖石灯彩,其起源已不可考,但在唐僖宗年间(874-879)已风靡江南。在南宋时,更成为贡品。到了乾隆时期,硖石地区有演灯、斗灯的习俗,灯会热闹非凡。


硖石灯彩也以针剌花纹出名。用宣纸、竹篾、铅丝等材料,通过画、拗、刻、扎、针刺、裱、糊、结等八大制作技法,制作出丰富多彩、形象逼真的灯笼。

△壮美的硖石灯会


来自福建泉州的花灯起源于唐代,一直传承至今,拥有鲜明的本地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以刻纸、针刺、镶嵌等工艺制作的花灯,远近闻名。用竹篾制作灯的骨架、用纸搓成条对竹篾进行捆扎,制作成花灯的造型,再用宣纸或绸布,黏贴在骨架上,形成“面”;在面与面之间的接缝,贴上花边;最后进行图案描绘与装饰。

△精美的泉州花灯,来源 泉州市旅游局


泉州花灯也有针刺无骨的做法,结合剪纸刻纸工艺,极其绚丽。


△泉州的刻纸无骨花灯,来源 泉州文旅


图片

千角灯是民间工艺的瑰宝,原为东莞赵姓家族独有。赵氏家族是宋朝皇家后裔,相传在元代初期,赵家开始制作千角灯。千角灯造型巨大,扎千角而成,每十年制作一次,煌煌大观。灯上有24条织带作为配饰。灯在几百年间不断重制,而灯带却一直为宋朝原物,被赵氏家族珍藏。只可惜灯带在上世纪中叶被毁。


在东莞方言里,“角”和“个”同音,“灯”和“丁”同音。因此,千角灯有祝愿人丁兴旺的意蕴。


如今千角灯不常见到,但其壮观的景象,印刻在我们的心中。从重建的灯中,还能一窥当年辉煌之景,和赵家百年传承、灯火不灭的家族荣耀。2005年,千角灯获得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金奖以及“中华第一灯”的美称。


图片

△制作现代千角灯,来源 莞城宣传报道组


图片

△制作千角灯上的刻纸,叶浩文摄


图片

△壮观的千角灯,肖俏摄


图片

△千角灯精美的细节,来源 东莞新闻


来自于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的排灯,起源自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是当时商业兴盛的产物。因为当年客商云集,商铺为了吸引客户,纷纷制作名号招牌,里面放置蜡烛,在夜晚也能璀璨夺目,引人前来消费。与我们现在的灯箱广告如出一辙。


排灯使用木材制作框架,一般为方形、扇形灯,用宣纸或绸缎制作灯面,上面绘制各种图案,内容多为与商家有关的宣传,或其崇尚的历史人物及典故。

△现代排灯,来源 青海日报

北京灯彩在元宵节前后大放异彩,在盛典、婚礼、寿诞、节庆等重大日子,也都不曾缺席,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它类别多样,造型各异,工艺繁多。从使用方式上分类,主要有吊灯、座灯、壁灯、提灯等种类;从造型上分类,有纱灯、宫灯、走马灯、动物灯等等。在制作技法上,有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绘画等等手段。有两项北京灯彩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灯市

故宫张灯,来源 路透社

上海灯彩是近现代成型和发展的花灯艺术。创始人何克明“江南灯王”的美誉,他创立了“动物灯彩”的制作工艺。上海灯彩从上海滩中发源,博采南北众长、吸收西方雕塑艺术,形成别具一格的气韵。制作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加入灯光的配合,形象生动、仪态传神。如今在第三代传承人——何克明长孙何伟福的带领下,上海灯彩继续绽放光彩。


图片

第三代传人何伟福在制作鱼灯,来源 上观新闻


 

图片

凤穿牡丹灯彩灯

秦淮灯彩的起源可追溯到东晋时期,有古籍记载当时在金陵一带的灯彩制作和观赏活动。秦淮博采众长,包含了传统纸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艺术,在制作中综合木工、漆工、彩绘、雕饰、泥塑、编结等诸多工艺。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就逐渐开始享有“秦淮灯火(彩)甲天下”之美誉了。明四家之一仇英所绘的《南都繁绘图》集中展现了秦淮灯会一派繁荣热闹的场景。现在,南京的秦淮灯会,依然是全国最有影响的灯会之一。


图片

南都繁绘图 仇英 绘


在秦淮灯会的核心区域——南京夫子庙,有一大标志性景观,就是正对夫子庙的大照壁上的大型灯彩“二龙戏珠”,由国家级传承人陈柏华制作而成。如今,秦淮灯彩在传统的样式上不断创新,从材料到造型、从体裁到体量,不断刷新艺术上的高度,创造更多的辉煌,


图片

△秦淮河畔彩灯耀眼,来源 中国孔庙


图片

国家级传承人、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会员陈柏华

在调整灯彩造型


△秦淮灯会,新华社 苏阳 摄

苏州灯彩据考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从明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与苏州园林艺术相辅相成,采用建筑亭台结构为范本,加上本地丝绸为面料,上绘吴门画派笔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韵味。和苏州的手艺特征相似,具有「精·细·美·巧」的特征。1959年,在全国花灯比赛上,苏州的“亭台楼阁灯”勇夺得全国第一。

苏州斜塘灯会

国家级传承人汪筱文在绘制花灯

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民间艺术活跃异常,而被称为“灯色”的佛山彩灯,是融合当地多种手艺的传统技艺。主要题材有本地人物故事、彩龙灯、头牌彩灯等等,表达吉祥纳福、喜庆丰收的祝愿。


主要制作流程由设计、扎廊、扪衬、装配四大工序,它用料考究,工艺精湛,造型生动,色彩艳丽,画面欢快热烈,形制千姿百态,成品彩灯以佛山独有的铜衬剪纸做装饰,给人以金碧辉煌的富丽之感。

龙灯造型与本地龙舟、舞龙的形象相互借鉴


图片


图片

以铜衬剪纸为装饰,精彩异常

图片

来源 珠江时报 今日禅城;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 摄

 

图片

潮州花灯历史悠久,具体年代已无法考证,但在明朝嘉靖年间古籍《荔镜记》第六出《五娘赏灯》中已多处描写潮州城(旧称“潮州府城”)游花灯情景,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潮州歌册《百屏灯》从“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凤仪亭,貂婵共伊在戏耍,吕布气到手捶胸。”


这里说的“活灯”“纱灯”是两种类别。其中“活灯”是动态的,由人参与其中,或持灯表演、或移动组合,具有情节,和本地戏曲、民歌结合;而纱灯则是指通过扎篾、贴面、绘画等手法制作出的花灯,主要为静态展示观赏。

△潮州元宵节,benkoh摄

△“活灯”巡游,来源 潮州民艺

洛阳王家宫灯第六代传承人王建水正在制作中,来源 洛阳晚报

子承父业,王建水给父亲王福信展示自己制作的宫灯

来源 洛阳晚报

宫灯制作工艺复杂而精细,一剑飘雪 摄

《开封县志》记载,清末时期,手艺人张泰全开创了“汴京灯笼”,如今已传承到第六代了。而河南开封地区的花灯,历史更为悠久,北宋定都开封之后,元宵赏灯活动更盛于前朝,在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具体而详尽的记载。而汴京灯笼张的彩灯,源于传统开封灯彩制作工艺,样式上有所创新,“龙凤呈祥灯”、“莲生贵子灯”、“牡丹富贵灯”、“吉祥高照灯”等主题,是经久不衰的经典。


图片


图片

△国家级传承人张俊涛在制作灯笼


图片

来自广东省连平县东南部忠信镇的花灯,以红色为主色调,极尽喜庆色彩。清雍正八年《连平州志》记载,当地“上元(元宵节)喜簇花灯,作龙狮各种戏舞”。


忠信花灯体量巨大,最大直径可达12米之巨。基本结构呈多边形柱体,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制式。从上到下,分为灯盖、灯身、灯裙,从里到外一般有2至4层。通过剪纸、绘画、纸穗等装饰,纷繁复杂。图案多为吉祥花鸟,辅以传统故事绘画。纸穗上书吉祥祝福语。


图片

△在祠堂中的花灯,Lsy999 摄


图片


图片

△红红火火的灯笼,来源 河源第二届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

首饰龙巡游是具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元宵节目。将龙舟形象与亭台楼阁、灯饰和本地传统手艺——乐清细纹刻纸“龙船花”等传统手艺结合,独树一帜。有的首饰龙,竟制作了80多个亭台楼阁在其上,极尽奢华。而亭台之上,还制作有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形象各异、吹拉弹唱,更为精妙的是,这些人物还有“机关”,摇动手柄,人物可以沿着轨迹运动,活灵活现,仿佛进入格列佛的小人国!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浩荡的巡游队伍鱼贯而出,敲打弹唱;富丽堂皇的首饰龙壮丽登场,仿佛移动的宫殿,充满浪漫的色彩。正如诗句中写的“花市灯如昼”、“一夜鱼龙舞”。古人诚不我欺。


△震撼人心的首饰龙禹昊川 摄

△国家级传承人林顺奎在制作细纹刻纸

来源 新华社 朱唯希摄

△摇动手柄,精美的人物沿着轨迹运动

来源 新华社 朱唯希摄


在这个元宵佳节之际,我们一起感受了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灯彩)的魅力。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祝福您与月同圆,与灯同明,有灯有月,欢度元宵!





亲爱的朋友


非遗花灯盘点,就分享到这里

你感受过怎样的灯会?

有哪个灯笼让你印象深刻吗?

和我们分享那些美好的记忆吧!

留言区见!


请继续关注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的

公众号「民艺传承」 

一起看见中国文化的魅力

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Dear friend


Do you have any special lantern in your mind?

Please share with us in the comments!


Please subscribe us - 

Jinan University Academy of Culturual Heritage and Creative Industry

recieve more living heritage stories!





图片

图片

撰文、编辑 | 王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