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 Excellent Practice Cases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记忆。那些在时光长河中因战火、灾害、忽视等原因而消失的文化遗产,是永远无法寻回的宝藏。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我们了解来路,放眼未来的方式,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后世需履行的责任——让祖先曾在这个星球上创造的令人震撼的痕迹,可以继续感动未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本期翻译分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World Monument Fund(下称WMF)发布的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案例,让我们一同学习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方式。
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位于亚的斯亚贝巴以北约370英里(600公里)的阿姆哈拉地区,海拔8200英尺(2500米)。在它的中心坐落着一个独特的由11座教堂组成的建筑群,这些教堂都是800年前从岩石上凿出来的。这些壮观的建筑归功于Zagwe王朝的国王拉利贝拉Lalibela(约1191 -1221),他试图在非洲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耶路撒冷,让所有埃塞俄比亚人都能到访朝圣。甚至拉利贝拉的名字也与耶路撒冷的名字相呼应:约旦河、各各他教堂和亚当之墓。教堂仍然用于日常礼拜和特殊仪式,在圣诞节和复活节等节日期间接待朝圣者和大批人群。这些教堂于197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List)。教堂主体由坚固的火山岩雕刻而成,与长长的地下隧道和战壕连接。主要的11个教堂群被分为两组:北部的5个教堂和东部的5个教堂,而Biet Gyorgis,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座独立教堂。△岩石里的教堂
在20世纪60年代,一组意大利文物保护人员记录了这些教堂,从那时起,开展了持续的保护工作,并努力让国际社会关注这些非凡建筑的重要性和脆弱性。自2007年以来,WMF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称UNESCO)合作,致力于该遗址的保护、管理、介绍和当地人员的可持续保护实践培训,以实现该遗址的长期维护。2007年,四所教堂建起了临时的现代遮蔽蓬。这些遮蔽只解决了影响场地的其中一个问题——雨水造成的破坏——但它们巨大的钢框架具有很强的侵入性。项目组在拉利贝拉项目的目标是开发可以应用于整个场地的保护解决方案,寻求有效的、适当的、与环境相适应的措施,最终这种方法被放弃。△建立遮蔽篷虽然可以防雨
但其钢架对遗迹造成破坏
2009年,世界教堂基金会和UNESCO在其中一个最需要保护的教堂Beta Gabriel Rafael开展了一个试点项目。2012年,完成了档案研究、摄影测量、结构分析、状态评估和保护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同时还开展了一个培训项目,以培养开展保护工作所需的建筑工艺技能。△维护工作持续进行
2012年,项目获得了美国国务院文化保护大使基金(Ambassadors Fund for Cultural Preservation:AFCP)的一笔赠款,用于在Beta Gabriel Rafael进行试点保护项目,并于2015年12月成功完成。项目与埃塞俄比亚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管理局(ARCCH)合作,对该教堂进行了全面的保护计划。教堂外墙破碎的石头被保留了下来,在屋顶上铺设了新的防水层,以改善排水,防止水进入教堂内部或从外墙倾泻而下。大楼内部的结构维修工作也已完成。传统的石灰灰浆被用于所有的保存工作,开发的方法被记录在技术指南中,可以在整个遗址复制。培训也是这个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拉利贝拉雇佣了一个手工艺人核心小组,与项目组的保护专家密切合作。此外,2016年7月,来自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和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16名学生参加了拉利贝拉的一个野外培训项目。2016年,项目组从AFCP获得了第二笔赠款,用于在Lalibela的Beta Golgotha & Mika 'el双子教堂开展工作。该项目使用了与Beta Gabriel Rafael保护区项目相同的方法。该项目的一个持续目标是为Lalibela的保存创建一个可持续的框架,有熟练的工匠和适当的保存技术,这将确保该地点被保存到未来。双子教堂的保护工作于2018年7月完成。2018年11月的开工仪式庆祝了该项目的完成。△庄严肃穆的岩洞教堂,人工与自然的协作
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东北角,占地近两英亩,由清朝第四任皇帝乾隆(1644-1912)建造,作为他60年统治后计划的退休建筑群的一部分。他把花园设计成一个私人静修处,有四个庭院、精致的假山和27个亭台楼阁。这些建筑的装饰和陈设都来自一个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胆、最奢华的室内设计时期,代表着最重要、设计最精致的室内设计风格与工艺。
△花园俯瞰
△花园一隅
△室内陈设
乾隆年间(1735-1796年),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文明最丰富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广泛交往。虽然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和建筑对欧洲艺术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乾隆花园的室内设计表明,这种影响是相互的,揭示了耶稣会传教士和画家朱塞佩·卡斯提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的影响(他在1715年左右定居中国)。室内也有大型丝绸壁画,融合了西方透视和明暗对比的艺术技巧,这是中国现存的少数这种艺术类型的例子之一。在末代皇帝溥仪离开后,乾隆花园自1924年以来鲜有人踏足。2002年,故宫博物院和WMF开始了对乾隆园遗址的修复工作。2004年,故宫博物院和WMF续签协议,对乾隆园遗址进行全面审查,并制定了保护乾隆园的总体规划。2008年完成了第一个大型园林项目是“倦勤斋”(编者注:耆期致倦勤,颐养谢喧尘——是乾隆为自己当太上皇时设计的休憩之所)的保护。第四院落的福王阁、竹香阁、玉翠轩等三个建筑的外观和主要内饰均得到保存,并于2016年竣工。一、二、三院落内、外建筑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中。△室内精美的绘画,仿佛别有洞天
2019年1月,著名建筑师安娜贝尔·塞尔多夫(Annabelle Selldorf)与项目组合作,她将为故宫乾隆花园解说中心展开设计。这使她成为首位在紫禁城工作的美国建筑师。游客中心将位于花园的第二个庭院内的一个现有的、经过修复的结构中。安娜贝尔和她在纽约的事务所Selldorf Architects设计了三个不同的大厅,围绕着一个开放的展馆,每个大厅都将为游客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来了解这个非凡的综合体的过去和现在。这将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公众可以通过新的游客中心进入花园,该中心定于2022年完工。△设计工作在进行中
2011年,WMF启动了CRAFT(Conservation Resources for Architectural Interiors, Furniture, and Training:建筑内饰、家具和培训),这是一个旨在满足中国关键保护需求的教育项目。该项目源于WMF于2000年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保护项目——北京紫禁城的乾隆花园。当WMF的教育方法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点实施时,CRAFT已经成为一个标杆,证实了将保护工作与教育和培训相结合的长期利益。CRAFT是中国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正式遗产保育培训项目。该项目试图引进西方保护文物的科学方法,并将这些知识与中国优秀艺术品、家具和建筑的悠久工艺历史相结合。2013年,基于CRAFT的成功和中国对这类培训的迅速增长的需求,清华大学增加了一个保护方面的两年硕士学位项目,并成为CRAFT的关键合作伙伴。两年的工艺课程带来了拥有家具和历史室内保护的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国际教师,他们到北京与学生一起工作。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对国内外旅游业的热情,该项目通过培养该国第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文物保护人员,准备为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服务而做出贡献。CRAFT还影响了全国的保护教育体系,使中国的教师和专业保护人员接触到保护领域的这种全新方法。2020年,在WMF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和故宫博物院签署了一项协议,将继续并扩大该项目在中国各地大学和相关学院的学生(感兴趣的青年学子可以申请哟!)。巴比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它的遗迹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并在19世纪末被德国建筑师罗伯特·科尔德威(Robert Koldeway)发掘出来。巴比伦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而闻名,也是伊什塔门和国家标志巴比伦狮子的所在地。这里进行了大量的重建工作,在一座俯瞰古城的山上建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巴比伦在军事上享有盛名,是一个庞大古代帝国的首都,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古代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汉谟拉比法典》是一套公元前18世纪用来统治社会的法律。巴比伦曾是一片繁荣的土地,今天的遗迹让学者们对巴比伦繁荣的复杂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以萨达姆·侯赛因现代宫殿为背景的
尼布甲尼撒二世北部宫殿遗址
WMF一直与伊拉克国家文物和遗产委员会(State Board of Antiquities and Heritage:SBAH)合作,保护巴比伦脆弱的考古遗迹。这里有许多挑战——修复军事占领造成的破坏,评估20世纪重建的影响,制止非法入侵,帮助伊拉克当局为游客在这个文明的摇篮享受这个地方的奇迹做好准备。虽然今天伊拉克很少有国际游客,但仍有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来参观。△伊什塔尔门的浮雕细节
2009年至2016年,WMF与SBAH合作记录了该遗址,完成了状况调查,并制定了保护计划。项目组协助巴比伦狮的保护和稳定工作,并完成了遗址管理计划,该计划解决了遗址边界、未来可能进行挖掘的区域、为当地社区确定经济机会、以及解决有效容纳游客的方式等问题。△巴比伦狮子雕像的展示修缮
△拆除伊什塔尔门的现代混凝土地板,以减少地下水水分
△工作人员在伊什塔尔门放置临时沙袋以防止腐蚀
从这三个项目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正确的观念、充足的资金、人才的培养,持续的投入,缺一不可。
这些项目都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会在未来持续开展可持续的保护工作。随着意识的转变、技术的提升,许多原本使用的方法被淘汰,不断更新手段,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存,尽力跑赢时间、对抗自然环境、微生物等方面的侵蚀,而更多的,还是人为与战乱的毁坏。
这些项目帮助人们不断提升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文化遗产可以让人们亲身体验其中丰富而复杂的信息,不仅是通过文字或图片获得二手信息和解读后的资料。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工作任重道远,让我们携手努力。
图片及原文来源 | WMF
翻译·编辑 |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