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奥设计大奖看「中国原创设计」

来源: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6-05

MAISON&OBJET(家&精品)法国时尚家居装饰设计博览会(简称M&O),创始于1995年,与“德国科隆国际家具展”、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并称欧洲三大著名家装博览会。但M&O区别与后二者的,是它不仅仅展出艺术家居,更旨在呈现每年家居生活的流行趋势、传承传统手工匠艺术,培养与鼓励新晋设计师的创意,是唯一集合全球顶尖设计菁英,连结室内设计与生活方式的国际指标性商展,是全世界有关时尚家居,生活美学影响力最大的展会!


成立25年来,M&O一直不遗余力地在推动设计发展,提拔设计新秀,并以官方名义设立奖项认可设计界精英的成就。每年都会从全世界出色的工业及室内设计师中,选出一位M&O年度设计师以及6大新锐设计师授予奖项,并在展会上进行特别推介,这也是业界公认的欧洲最权威的陈设软装设计奖之—。


图片


2019年底,M&O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并官方唯一授权在中国设立M&O China Design Award-美奥中国设计奖(后简称:美奥奖),为中国设计师开辟一条通往世界舞台的大道。同时,通过这个奖项搭建设计平台和生态圈层,将M&O的设计师和品牌资源引入中国市场,进行交流、融合、更新和再生。


“M&O美奥中国设计奖”,创立的初心,旨在挖掘和推荐中国优秀的原创设计力量。在“中国设计”与“世界创意”之间,构筑起互联互通、密切联动、正向循环的桥梁与平台。


2020年夏天,美奥中国设计奖正式启动征集,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组委会邀请了国内外设计界以及学术界的顶级专家组成跨国、跨界、跨领域的评审团,开展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国际评委们的精心筛选,并且经过极具专业性的审核,最终选出既能传达中国文化内涵、又具有国际前沿视野的家居设计作品。首届“美奥中国设计大奖”获奖作品终于诞生。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过程。


  


图片

首届「M&O美奥中国设计奖」国际评委团成员


图片


陈平 /Emma Chen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

'' 产品要为人而活着·而不是本末倒置 ''

Q1:结合本次评审工作,您对当下中国设计生态有什么新的认知和发现呢?
陈  平:总体看来,我个人认为学生组的表现相对专业组来说更让人欣喜。学生组在概念构想和创作取材等方面,都更为大胆开放;同时在非遗手工艺的创新转化中,学生组也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岳明月&曹真,作品《锦绣玲珑》pic © CAO&YUE

陈  平:像是学生组岳明月和曹真共同创作的《锦绣玲珑》,以古蜀锦织造为创作原点,提取成都最具代表性的“蜀山川”“芙蓉花”等文化因子,运用现代数码工艺,在调色、挑花上给予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表现可能。这种传承,体现了“设计要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设计服务”的理念。

当代设计师拥有更为强大的社会公益意识,在增强传统手工艺活化及再创作可能性的同时,也将为传统工艺匠人就业、手工艺生命力延伸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带来巨大的贡献。而在我看来,也是当代设计师的一种社会责任。

Q2:面对即将开启的第二届“M&O美奥中国设计奖”,您有什么期待?
陈  平:回顾首届“M&O美奥中国设计奖”,作品呈现的开放程度和设计师视野上,都稍嫌保守和局限性。参评作品的多样性、突破性和国际化都较为欠缺,譬如家具设计类作品大多都是沙发、椅子、坐具,而鲜少触及其他品类的创作。期待新一届大奖能够有更多新颖、大胆、前沿的作品参与进来,同时在创新材质的表达、高新技术的引用等方面都有更丰富的呈现。

Q3:在您看来,中国文化遗产将如何与当代设计结合并更好地推向市场大众?
陈  平: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非遗”是一个极大的概念,而能够实现设计活化的项目更多是聚焦在手工技艺这一板块。而在活化传承上,首先要解决的是时尚化的问题,以及当代设计与传统工艺之间的矛盾。由于传统手工艺发展缓慢及受到地域文化、民族风俗的限制,它们相对守旧、难以实现广泛流传和推广;

同时,其手工制作属性也导致了不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因而也无法满足经营上的快速出货和销售增长。如何能活化传统手工艺以实现提速、提质,是放在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而在此基础上,融合创新设计理念以及消费者诉求,更是需要深入考量的要点。这也是我希望未来“M&O美奥中国设计奖”能够更多提倡的方面。中国是非遗大国,拥有十几万种手工艺门类,若是能得到很好地转化,相信是对中国设计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冯明珠 /Ming Chu Fung
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
北京故宫研究院顾问

'' 设计之妙·存乎一心 ''

Q1:结合本次评审工作,您对当下中国设计生态有什么新的认知和发现呢?
冯明珠:透过担任本届“M&O美奥中国设计奖”的评委,可以看到整体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其一是年轻参赛者居多,这意味着设计圈内的中青年力量正在崛起;其二是学院派居多,不少参赛的设计师都拥有正统的学术教育背景;其三是男女均衡,这是非常好、非常可喜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发现,参赛作品现代感十足,受到了当代艺术和学术教育环境的影响,线条简洁、材质多元,在此基础上又结合了当代科技,突破了固有的传统设计手法和思维,巧妙地将中国文化和西洋流行元素相结合,并达到了极佳的完成度。


左慧,作品《莲花凳》pic © homeq

冯明珠:例如左慧创作的作品《莲花凳》,化用浓郁的中国莲花元素,以白描画的艺术语言结合现代工业技术,对中国传统坐具“绣墩”进行再创作。玻璃的材质适应了室内外不同场景的使用,甚至可加装灯光以作为照明,兼具了实用性和美感。




立风,作品《蝴蝶衣架》 pic © 立风

冯明珠:此外,立风创作的作品《蝴蝶衣架》也是一种中国榫卯的现代演绎。整体形态简单而优雅,仅由两个金属框架和木质连接体组成,可徒手快速组装、支持反复拆卸,且零部件可独立更换,延长使用寿命。作品不仅实现环保性、经济性,同时也兼具创意和美感的传达。也是我自己愿意购置的一件产品。

Q2:面对即将开启的第二届“M&O美奥中国设计奖”,您有什么期待?
冯明珠:新一届“M&O美奥中国设计奖”的参赛者,要尝试更多地将中华文化底蕴融入到当代设计之中。在传统中创新,是能让评委眼前一亮的。而如何达成这样的效果,我认为“设计之妙、存乎一心”,即设计师要对自身文化的背景和底蕴以及当代人文素养有着极深的认识,进而与个人的设计素养相结合,才可能绽放出优秀的、令人惊艳的作品。同时,我也希望“M&O美奥中国设计奖”能扩大宣传范围、影响到更多元的设计师参与进来,让奖项保有持续发展、茁长成长的可能性。

Q3:在您看来,中国设计要如何顺利在全球设计平台上找到最合适的定位?
冯明珠:设计的妙处,实际上更多地仰赖于创作者或设计师的个人,如何将自身的设计思考映射到作品中、如何在传统元素中提取到创新的设计符号,首先要做到:真正地认识它、了解它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才可能在中华文化这片沃土汇总得到滋润而成长,并最终开花结果。


陈德胜,作品《“日出”桌灯》pic © 艾舍人Xcellent

冯明珠:而设计师本身要“游于艺”,要主动地去博物馆看看,了解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的历史脉络和使用技法。像是陈德胜创作的《“日出”桌灯》,底座使用了极细的竹篾编织而成,而照明上使用光学灯板和创新的导光技术,以低耗损的多重反射达到不刺眼的光效与细致的表面纹理,让看似冰冷的现代科技而充满了温润视觉美感。




王  中 /Wang Zhong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
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 发展在裂变增速·设计要以未来定义今天 ''

Q1:结合本次评审工作,您对当下中国设计生态有什么新的认知和发现呢?
王  中:在评审过程中,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有两点:其一是设计中所体现的文化性,不少参赛设计师都对文化性表现了极高的重视和较好的理解,他们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上有了更为成熟的表达方式。

高扬,作品《扭曲的格子》 pic © 高扬

王  中:譬如高扬所创作的《扭曲的格子》,其功能属性是一个座椅,然而却更鲜明地表现出艺术品的形态,很好地实现了家具功能与艺术美学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形成了专属于设计师个人的独特艺术语言。而在产品实体的制造也具有一定的科技性表达。这是非常有意义且有意思的。

图片

陆柳青,作品《Coffee +》 pic © 陆柳青

王  中:其二是对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的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探索。这是区别于过往其他赛事“仅从设计出发”的,同时也让本届大奖的参赛作品呈现出较大的延展性和深度的设计思考。这次获得学生组陆柳青创作的《Coffee +》,利用咖啡渣这种废弃材料进行创作,带来全新的人居体验。在兼具实用性的同时,也表达出一种文化之美、诗意之美。它展现出一个很好的取向:“好设计”不是昂贵稀有材料的堆砌、也不是奢华富丽风格的设计,而是要展现人类对未来“诗意栖居在大地上”的向往和可能性。

Q2:面对即将开启的第二届“M&O美奥中国设计奖”,您有什么期待?
王  中:在进入国际语境后,中国的历史文化可以说是设计师的宝库。传承深厚丰富文化遗产,再以现代设计手段再创新、再转化,使之能形成更加普适性的共情和更持续的生长。这是我当下在中国设计中初步观察到的可喜的一面,也期待未来能保持下去。而对于“M&O美奥中国设计奖”,我希望它也能与中国设计同步,将自己打造成东方美学集合呈现的一个标杆、形成具有自我品牌辨识度的一个文化取向,从而促成更多的中国设计师在中国智慧融入到国际设计舞台中。

目前全球的设计奖项林林总总,能够在其中脱颖而出的,势必拥有自我的文化诉求、价值取向以及优势竞争力,继而为设计界带来一些新的思考甚至指导思想。相信以此为定位,“M&O美奥中国设计奖”能够引导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展开更为系统化的设计创作,个体尝试会形成群体效应,为中国设计的未来带来全新的思潮。

Q3:在您看来,当代设计在高等教育领域需要进行哪些革新以适应时代发展?
王  中:我们正面临一个指数型发展的时代,裂变叠加造成千百年来未有的发展速度。而这也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及设计需求的飞度迭代升级。因而,我认为当代设计师需要具备一种“以未来定义今天”的思考模式,即任何以过去的眼光去思考未来需求,一定会犯错误的。而人类的未来实际上是一种数字文明、硅基文明,科技的发展将为人们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但人类的未来不止有算法的引导,更应关注“心法”的效用——即人类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平衡,在科技与人文之间找到有效的平衡点。未来的设计师不仅要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知识,同时也要领会文化精神的表达、用户的体验与交流以及品牌的运作和IP的打造。

他们要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小设计”项目的创作,而是一个“大设计”系统的打造。。因而,人文教育要更受到重视,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也在发生转变,传教授业不再是核心任务,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审美意识、可持续设计的理解等等的课题,都将成为教育的新诉求、也是学校进行转型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曾  辉 /Zeng Hui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兼策划总监

'' 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看的 ''

Q1:结合本次评审工作,您对当下中国设计生态有什么新的认知和发现呢?
曾  辉:通过参与“M&O美奥中国设计奖”评审,可以看到中国空间设计领域的发展现状受到后疫情时代背景的影响。民众在经历一段长时间的居家生活后,愈发注重空间场景内的舒适性和宜居性。富丽堂皇、繁文缛节的装饰性和炫耀感,被更多地摒弃。换言之,“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看的”这一观点,正受到更多的认同和设计实践。


沈恩宓,作品《空港新城》pic © 杭州之恩设计事务所ZN DESIGN

曾  辉:同时,这种消费需求也反推着设计师进行“减法设计”,在设计语汇、平面结构及功能处理、动线编排布置以及整体把控上,都更倾向于追求简约和凝练,打磨出经得起时间历练的空间设计灵魂和核心价值。今年“M&O美奥中国设计奖”的空间类获奖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当代中国设计新的价值趋向。

Q2:面对即将开启的第二届“M&O美奥中国设计奖”,您有什么期待?
曾  辉:“M&O美奥中国设计奖”首次在中国落地,虽然受到了疫情的种种影响,导致了参评作品征集范围有一定的局限。从首届情况看来,商业化的常规项目参评偏多,而实验性、文化性作品稍显不足,这也是未来有待进一步提升的方面。


唐忠汉,作品《迴流》pic © 近境设计

曾  辉:未来“M&O美奥中国设计奖”需要在设计价值观上更好地发挥引导效用。譬如室内空间设计这一板块,我印象深刻的几个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了固有的定势思维及等弊病,这是很好的创新突破。通过借助人性化空间布局以及情感化、生态要素的融入,能够让平淡无味的空间增添时尚感及人文关怀,更加符合人的生活美好需求。
 
另外,美奥中国设计奖从美学意义上做出更多的社会化美育,为中国文化及设计领域作出更多的助力和提升。美学价值的实质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设计服务的目标。造就有品质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美学,就是空间设计师们所希望达成的理想境界。

Q3:在您看来,中国创意设计产业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曾  辉:在美奥中国设计奖评审中,可以看到设计师在智慧科技、艺术融合、新材料应用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创新能力。如今许多年轻设计师都具有海外学习背景,同时借助现代信息也可以及时了解国际设计的资讯,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提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当代中国设计的中坚力量呈现年轻化趋向,新一代的设计师在与国际同步之外,也更关注现代设计手段对中国原创设计思想的表达,这是中国设计的未来希望。

在设计美学的未来价值导向上,不能屈从于一味追求所谓奢华感。过度的“炫富”与“炫技”,无益于设计美学品位的形成,反而会沦为“行活”式的设计套路。同时也不能盲目崇拜某种“网红”设计形态,不图谋浮于表面的热闹,沉下心来才能发现更多中国文化的内核和生活美学要义。我非常期待“M&O美奥中国设计奖”能够在中国美学精神与国际设计表达的融合创新上起到引领潮流的作用。

图片

2021年6月1日,「首届MAISON&OBJET Design Award China 美奥中国设计奖」颁奖典礼、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官邸·巴赛别墅盛大举行。

这也是M&O美奥中国设计奖理事会与法国驻沪总领事馆再度携手,官方高规格接待、为中国设计敞开大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两个组别、四大类6个单项的获奖者颁奖加冕。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Benoît GUIDEE纪博伟先生,法国驻上海文化领事Myriam Kryger柯梅燕女士,中国灯都利和集团总裁梁景耀先生、灯博中心总经理曹姬女士,M&O美奥中国理事会会长张艳梅女士,YANG DESIGN及羊舍创始人杨明洁先生,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女士,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兼策划总监曾辉先生,国际著名室内设计师、知名生活美学大师林振中先生,WS世尊/无间设计创始人吴滨先生,星艺装饰创始人、国家高级建筑师余静赣先生,大连工业大学副校长任文东先生,LplusDesign品牌首席设计师李凤朗先生,GID格瑞龙国际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曾建龙先生,广东省家居业联合会执行主席、广东省家具产业研究院院长蒋德辉先生,《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出版人赵虎先生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典礼现场。

当日的颁奖典礼也云集了众多设计大咖、学术专家、行业领导及产业机构知名人士等,在众人的见证下,公布最终获奖名单,两个组别、四大类6个单项共计26组参赛设计师获此荣耀。完整名单如下:


“M&O美奥中国设计奖”金奖颁奖仪式



“M&O美奥中国设计奖”银奖颁奖仪式


“M&O美奥中国设计奖”铜奖颁奖仪式

整体而言,本届获奖作品在材质应用、设计手法、概念创新上都体现了当代中国设计的前沿水准。M&O美奥中国设计奖评委、著名海外华人设计师卢志荣曾评价道:“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M&O美奥奖的不少参赛作品都相当成熟,这是我在其他奖项中未曾发现的。”



惊艳、意外、眼前一亮等词汇,成为欣赏“M&O美奥中国设计奖”获奖作品后频发的赞许之辞。


“M&O美奥中国设计奖”奖杯
由知名华人设计师石大宇先生主笔设计

图片


「中国设计点亮法国官邸·主题展」启动仪式


「中国设计,久等了」设计论坛

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巴赛别墅不仅具有建筑学的意义,而且在历史、社会、文化上也具有极高的价值。而“好设计”与美好的空间实现完美融合、以艺术化形式进行表达和呈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生活美学价值。




虚实相生、东西互文,在百年巴赛官邸中释放出设计美学的最强音。信步其间,如同置身于一场盛大的设计狂欢;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当代与传统、未来与过去、极简与极繁,炉火纯青的专业作品与啼声初试的学生设计在互相对话,而观众也在参与着与“中国设计·世界创意”这一主题的实体展演。


杨明洁先生介绍到,展览选用“虚山水”艺术装置作为布展的重要元素,层层穿透的虚实关系,既不会隔档百年建筑本身的设计特色,同时也能引导视线、从室内一直向庭院延伸,与庭院内初夏的葱郁植被相映衬。同时,装置也引入灯光效果,以此寓意中国设计之光点亮法国总领事官邸。


此外,据了解,这次主题展也作为「2021Maison&Objet国际最美流行趋势中国巡展」的先导篇章,未来巡展将落地全国多座城市的高端商业体、地产项目等,让中国设计体现未来流行趋势,也让更多民众感受“美的育化”。


远在巴黎的国际策展人François DELCLAUX先生发来视频致辞中介绍到,本次策展将围绕“天”与“地”两个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展开,这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概念在发人深省的同时也能让人从中捕捉并了解到现代家居领域的趋势发展。透过这个展览,相信将为大家带来关于天地间沉浮不定、扣人心弦的思考,呈现一个关注中国当代设计的特别展览。

图片

首届大奖告一段落,而新一届也启动在即。这是一个年轻的奖项,也意味着拥有无尽的创新可能。对于“M&O美奥中国设计奖”的未来,现场来宾及获奖者们都有着各自的畅想与期许:


卢志荣
知名海外华人设计师
我期待“M&O美奥中国设计奖”能尝试每年设定主题、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设计师组成评审团,以竞赛形式展开角逐、这样或许将成为业内更具有新意和吸引力的奖项。

陈   平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
对“M&O美奥中国设计奖”的未来发展,我期待的几个关键词是:融合与拓展、传承与创新、当代与创意、中国与世界、互动与交流!

王   中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
我期待“M&O美奥中国设计奖”越办越好,推崇新意、关联社会,能够成为极具影响力的设计品牌奖。


曾   辉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
办公室副主任兼策划总监
相信“M&O美奥中国设计奖”未来能够坚持举办下去,能够带动、引领中国和世界的设计对话。

Marc PARTOUCHE
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
全球办公室 总秘书
我非常期待这个优秀的项目能够持续顺利进行下去,或许未来可以尝试开辟一个专属于刚毕业的年轻设计师的板块。在这一板块内,以赛事、论坛等活动展开中外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会很有意思。

Damien PERROT
雅高酒店集团副总裁
作为本届大奖的一份子,让我更深切看到当下中国设计的高水准。而在设计圈内,M&O美奥中国设计奖无疑、将会持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José LÉVY
法国高端家居品牌
Roche Bobois罗奇堡和爱马仕家居御用设计师
我由衷希望和祝福扎根于深厚文化之上的中国设计,未来将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创意,越来越蓬勃发展。期待我们很快能在中国或法国巴黎重聚。

冯明珠
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
我期待宣传更为广泛、能够吸引更多元的参评设计师。开更多的花、结更丰硕的果实。

张基义
现任台湾设计研究院院长
针对新一届“M&O美奥中国设计奖”未来有更多的创新、更多元的观点。



依托“世界三大家具展会之一”的「MAISON&OBJET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M&O美奥中国设计奖”延续着“不断挖掘创意人才、提供多元展示机会、协助其品牌建立和业务发展”的使命。

在未来,希冀着将中国设计师和品牌的创新创意所释放的强大能量聚集并释放出更璀璨的光辉。因而,在颁奖之外,“M&O美奥中国设计奖”接下来也将落地全国巡展、策划学术论坛及研讨峰会,融合多元形式的活动策划,将“展、学、研、产、销”真正与奖项发展的每一步融合,为中国设计的发展注入切实可行的发展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