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镶嵌:攒金成皇冠,非遗铸勋章

来源: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7-07

花丝镶嵌:攒金成皇冠,非遗铸勋章
Filigree Inlaying :From Making Crown to Forging Medal of Honor 

花丝镶嵌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经历千年传承,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精湛工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精彩的作品,而如今,在新的时代,也继续发挥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花丝镶嵌技艺的世界吧!


图片


图片


花丝镶嵌,是由细丝(又称:花丝、累丝)工艺与镶嵌工艺结合的传统工艺。又称为:累丝嵌宝等,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2008年6月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又与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宫毯、京绣并称“燕京八绝”


图片

花丝镶嵌餐具

花丝镶嵌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当时兴起的“金银错工艺”一脉相承。花丝镶嵌工艺的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在明代达到顶峰。尤以编织、堆垒技法见长,而且还常用点翠工艺,取得金碧辉煌的效果。对宝石的大量运用和完善了宝石镶嵌工艺。大量宫廷文物让我们看到精彩绝伦的技巧和审美,其中,对宝石的大量运用和完善了宝石镶嵌工艺,是明代花丝镶嵌首饰对中国传统首饰的最重要贡献,它改变了中华民族传统首饰重纹饰轻宝石的传统。
 

图片

唐代花丝风头金执壶

清代宝石资源逐渐枯竭,采用点翠和烧蓝来替代宝石的位置。而今,花丝镶嵌工艺主要传承于北京、成都两地,且尤以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最为齐全。北京花丝镶嵌集中代表了中国宫廷花丝镶嵌工艺的特色。


图片


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等金属为原料,采用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工序进行制作。镶嵌则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分为实作、镶嵌、制胎、花丝、錾作、攒作、烧蓝、点翠、包金、镀作、拔丝、串珠等十几个专业。金银铜条经过轧制或拉丝抽成细丝,在胎体上用多种等技法编结成型,加以烧焊、咬酸、烧蓝、镀金银、轧亮等而成花丝作品,再以搜、崩、挤、镶、闷、锉等方法,把各种珍珠玉石镶嵌在花丝成品之上。

图片


主要工艺步骤介绍

Main Steps Introduction

拉丝

拉丝是花丝镶嵌的前期准备工作。将金、银金属不断捶打成条状,再从通过从大到小不同直径的孔洞中。由于金银柔软,通过孔洞后变为细丝。现代的拉丝板的眼孔通常是用合金和钻石制成,最小的眼孔比头发丝还要细,最大的直径4毫米,最小的直径只有0.2毫米。从拉丝板中拉出来的单根丝在行内被称为“素丝”,需要两股或两股以上的丝通过搓制成为各种带花纹的丝才可以使用--这也就是“花丝”之名的由来。

最常见的花丝是由两三根素丝搓成的,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样式。更复杂的花丝还有拱线、竹节丝、螺丝、码丝、麦穗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等林林总总近20种。


图片

拉丝过程,摄影 李裕锟


掐丝

掐丝手艺就是纯手工制作,就是用镊子或钳子将花丝掐成各种纹样的工艺,粘焊在器物上,掐丝工艺是花丝镶嵌工艺中的基本功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掐丝时镊子必须直立,摆出图形,横要平竖要直。顿错要利落,行内人称“刻儿”,线条要流畅,尤其是掐“刻儿”时,要注意角度。镊子找准位置后,要用力适度,一步到位”。掐花瓣时弧度要圆滑畅、线条过渡要平顺自然。


图片

图片

摄影 李裕锟


填丝

填丝也叫平填,俗称填花丝,是将制成的花丝图案平填在设计好的图案中。填丝是花丝工艺中最单调也是花丝镶嵌手工艺里最费时的工序。填丝时注意排码丝要均匀齐整、平滑顺畅,而且填好的丝面要平,不能高低不一,档要疏密一致。填丝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填巩丝、填卷头、填花瓣、填各种锦地等。填丝,要先做出二方连续花纹放在一边待用。按图纸要求做出大边丝,再将二方连续花纹填入框内。一般作为花丝底和摆件边缘使用。填花纹,行内叫填卷头。用尖口镊子将丝围成小弯头成卷纹状,按边框轮廓的要求用小剪刀剪出长短,然后按图纸要求做出图形,将接口处焊严后再进行填丝。填丝时要按规律将卷纹填入轮廓内,填的卷纹丝稀密适当,均匀顺畅、严丝合缝。填花瓣,将丝用尖头镊子围成螺旋状,将螺旋纹填入花瓣内,还可以填四方连续云锦、古钱锦、龟背锦等。

图片图片


焊接

焊接是将制成的纹样拼在一起,通过焊接组成完整首饰的工艺过程。是花丝镶嵌作品中技术难度较高的一门技艺、不同于一般机械工程的焊接,这种焊接为特种工艺焊接。因为特种工艺焊接对象没有批量性,材料变化性大,所以焊接时一般凭技艺师傅的经验来确定焊药的品种、比例、多少,焊点的位置、数量,火势的大小,吹烧的时间等。焊药还分黄焊药和红焊药,根据所焊主体不同选择使用不同的焊药,焊接胎体就要用黄焊药,焊接花丝就要用红焊药,红焊药的流动性比黄焊药好。特别是在焊接高含金量的黄金作品时,为了保证作品的含金量,技艺师傅要将焊药配比达到“97料”、即焊药中97%为金,3%为其他材料,而且焊药不能多用,这就要求技艺师傅具有很高的焊接技艺。

图片


确定好焊药用量后,技艺师傅要在整体作品中根据不同结构情况、重量支撑点情况以及重要的连接处,找出焊接点,然后根据焊接点的数量和受力不同来分配焊药用量。在焊接的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儿,不能使花丝熔裂,也不能使焊药熔流到他处。


图片

攒活即是组装,主要有平攒、叠加攒和部件攒。平攒是将制作好的花丝部件平面连接在一起;叠加攒则是立体的、一层一层地连接;而部件攒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连接。攒活讲究步骤和次序,需要有强大的空间想象力,组装要科学合理。同时利用焊接技术,牢固衔接。

图片


堆垒

花丝的堆垒用于做如葫芦形瓶、壶等有曲面的立体造型。立体垒丝可在实胎或炭灰上叠码花丝纹样进行焊接。做立体造型的堆垒花丝,首先要按照图纸和设计要求将作品读懂,然后根据立体结构、尺寸,将木炭磨成粉末状,加水后调成面状,用手捏成图纸所设计的造型,这也是一个塑型的过程,塑型后待干,这个过程就是堆。塑型干了后再绕码丝,也是垒丝的一个过程,在垒丝时也要和填丝一样,要一丝不苟地操作,要均匀平整,码得严丝合缝。只有这样,焊接时才能严密无缝隙。焊接后,用火把堆成的炭模烧掉,即成立体中空、玲珑剔透的成品。好的成品让外人找不到丝的来龙去脉。

图片


编织

将金银细丝进行编织,制作成不同的花纹。织编所用的丝有圆素丝、圆花丝、扁丝等,先按图纸要求选择所需要的丝,挑选好丝后通常再用手工编织做或不同的花丝纹。常用的花丝纹有小辫丝、十字纹、螺丝、席纹、套泡纹、拉泡丝等,小辫丝一般常用有三股、四股、六股花丝编织而成。织编一般使用不压扁的圆花丝。织编常用来作为边缘纹样装饰,做摆件时用的多。另外,还用来编鱼篓、灯笼空儿、套泡等不同形体的底纹,底纹上再粘以用各种技艺方法制成的不同花形的纹样,通过焊接完成。

图片


镶嵌

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浅槽,通过镶、锉、錾、掐、焊等方法,将不同的宝玉石或珍珠等镶入凹槽,再打磨平整光滑,使其具有较高鉴赏价值。


图片

  


花丝镶嵌是金属首饰加工的一种形式。早在商代,我国已有成熟的金属首饰制作工艺,如1997年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的金笄、金耳铛、金臂钏,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


图片
春秋金柄铜削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常见于武器和器皿中的金银错工艺,逐渐出现在首饰制作之中。金银错工艺是将金银细丝嵌入器物胎体后磨光制成。随后从金银错工艺中,衍生出使用金银细丝进行复杂制作的首饰技巧,花丝镶嵌由此发展而来。


图片
战国 错金银杯


图片
战国 错金银龙一对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因丝绸之路通达,带来民族交流融合、东西交流频繁的文化盛况,使得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与艺术水平不断提升。


《新唐书·百官志》中有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教作者传家技,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唐代专门设立官职与作坊,专供于金银器的制作。这一时期,金银器的制作进入兴盛时期。金银器器形种类繁多,装饰纹饰精美多样,制作工艺有了极大的飞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花丝镶嵌制作工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1970年西安碑林区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窖藏遗宝中,掐丝团花金杯、金梳背,就是唐代花丝工艺的代表作品。



图片
唐·掐丝团花金杯,何家村窖藏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

唐·金梳背,何家村窖藏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



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金银丝结条笼子,主要采用了编织的花丝制作工艺,体现了当时极其高超的制作技巧和先进的金属加工工艺。



图片

唐·金银丝结条笼子,法门寺地宫出土



宋朝花丝镶嵌作品与唐朝有所不同。有别于前朝的恢弘华丽,此时的作品小巧清丽。宋代出土的花丝镶嵌器物与其他金银器相比,数量上非常少。四川彭州西大街古代砖砌窖藏内发现了金银器 350 多件,这些金银器多采用锤揲、錾刻、打胎、焊接等技艺结合制作成型,却未曾见到由花丝、镶嵌、焊缀金珠等制作技艺成型的作品。出土的宋代花丝镶嵌器物比较少见,可能与宋代的社会观念和伦理准则有关。


唐克美、李苍彦两位先生认为,宋代在理学的影响下,不仅金银制品,其他一些唐朝就有的、甚至较为盛行的工艺品,也被视为奢侈品,被限制生产和使用。花丝镶嵌工艺品以金银珠宝等为原料,制作繁杂,奢侈华丽,不太符合当时的价值评判标准,这的确可能是导致宋代花丝镶嵌工艺品较为少见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片
宋代 五头金花簪


花丝镶嵌工艺在元朝又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元朝专设“银局”,掌管金银制作,技术不断提升。山西大同曲回寺出土了一批金银器,这些金银器的制作运用了花丝、镶嵌、錾花、浇铸、打胎等不同的工艺技法。其中,金飞天为代表,头戴金冠,裙带以金丝和金箔条制成,飘曳前行,身下以金箔片制成云纹衬托,整个结构舒展大方,线条流畅。


图片

元 金飞天,曲回寺出土



到了明代,花丝镶嵌技艺到达顶峰。不论是复杂程度、精细程度和艺术造诣,都可称得上是登峰造极。皇家设立了银作局,集合了全国能工巧匠,设置了各种工艺作坊,用料不计成本,分工更加细致,制作的器物也越来越精美。


明代定陵的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首饰及金银制品。这些金银器有簪、冠、带饰、扣饰等各种器物,其制作包括了花丝、錾花、镶嵌、制胎等工艺。这些金银器往往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艺,其中某一种工艺或陪衬或点缀,以期达到较完美的艺术效果,如出土的凤冠和金冠。其中的金冠为明万历翼善冠,为中国古代花丝镶嵌工艺品制作水平的最高代表作之一。其结构巧妙,技艺精湛,全部以金丝编织而成,采用了切片、制丝、搓丝、掐丝、编织、填丝、垒丝、錾刻、焊接等多道工序,体现了明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平。



图片图片

金丝蟠龙翼善冠,来源:明十三陵官网


图片
图片
明 金累丝嵌百宝点翠龙凤纹凤冠



明代用金银珠宝制做装饰品和生活用具,数量大得惊人,工艺技巧高超,制做精细入微,集传统花丝、镂雕、錾刻、镶嵌技术之大成。豪华精美品种繁多,如金丝织成金冠、凤冠,嵌玉金花仅定陵出土就有数百个。



图片

图片

明 银鎏金累丝嵌宝烧蓝龙凤花卉凤冠



明代首饰题材主要继承承宋元时期的世俗化风格,龙凤、花鸟、昆虫、宗教等为主要题材。不同的是所有的造型都由宝石作为主体组合而成,采用花丝镶嵌宝石工艺制作。



图片

明金累丝群仙楼阁首饰 江西省博物馆



史料记载,明代琢玉、嵌宝大师陆子冈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出身名门,因家道衰落,自幼来到苏州横山(今横塘镇新郭渔家村一带,为当年的琢玉中心)学习琢玉,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师满后,自立门户,后将作坊迁至阊门内日益繁华的专诸巷。据《木渎镇志》和故宫博物院资料显示,陆子冈所创办的子冈作坊涉及工艺丰富,《木渎镇志》记载:“其雕刻除玉外,如竹、木、石,以至花丝镶嵌无不涉及,都有成就”。故宫博物院出版物《紫禁城》记载:“陆子冈,擅长圆雕、镂雕、阴雕、镶金银丝、嵌宝石”。



图片

明 蝴蝶形纯金髮簪


  

图片

图片
明 镶嵌玉花及红蓝宝石双珠纹金发簪 
观复博物馆藏

图片
明 金累丝凤簪 南京市博物馆藏

图片
明 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双鸾鸟牡丹分心
 梁庄王墓出土 


清代皇家金银器的制作更加奢华,宫廷追求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制作风格,工艺多以花丝、镶嵌为主,力求妙思巧工,体现皇家气派。


康熙年间,宫廷养心殿成立了造办处,造办处为清宫内务府所属,是负责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造办处”属有“银作”。内分化银、炼金、累丝、錾花等十个工种,数百人,专制金银首饰、器皿等。为皇族服务的造办处集中了全国技艺卓绝的工匠们,加上各地官府进贡上来的金属珍品,承接了明朝优秀技艺的花丝镶嵌进一步得到繁荣。清朝的统治阶级尊崇藏传佛教,器物的取型题材较之明朝更为宽泛,宗教色彩也明显浓厚,以乾隆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金瓯永固杯最具代表性。



图片

清 金瓯永固杯



在此时期,花丝镶嵌业分工更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全行业分为实作、镶嵌、錾作、攒作、烧蓝、点翠、包金、镀作、拔丝、串珠等11个专业。其中实镶和攒作是行业的主要部分,有独立产品和完整的生产过程,其余行业均属加工类型,但是协作关系非常密切。清代宫廷里的金银工艺、风格与明代不同,较深厚,以錾、嵌为主。



图片
清 银鎏金掐丝镶玉嵌宝贴翠羽婚寿大礼用钗簪



如故宫珠宝馆陈列的“金枝玉叶”大盆景,“点翠花鸟”大挂屏、银质烧蓝“鹤鹿同春”等,艺术形式是创新的,工艺制作则把实錾、攒炼、镶嵌、点翠、烧蓝等技术手法结合起来。金银工艺和玉雕工艺也相互结合,运用自如。至此,中国的金银工艺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这一时期制作的花丝镶嵌器物多为传世之宝,大多数的精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图片
清 银质鎏金累丝点翠如意发簪

图片
清 金胎累丝嵌宝石冠

图片
清 和田玉镶嵌银鎏金花丝佛龛


清末开始的动荡岁月,让诸多宫廷技艺没落下来,虽然细金工艺在辛亥革命前后有短暂的风光,让技艺有所传承、延续,但随后的战乱也让细金工艺一蹶不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传统工艺也迎来了春天。在北京手工艺生产合作运动中,将拔丝、花丝、镶嵌等金银细金工艺品的制作工序进行合并、整组,从而形成“花丝镶嵌”这一行业名称。2008年,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花丝镶嵌”这一名称的最终确认,更是对该门技艺的最高认可,花丝镶嵌从此开启了全新时代。


  

图片


  

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日益重视,花丝镶嵌工艺市场日渐兴盛,逐步进入大众视野。2006年,在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润发、周杰伦穿戴的黄金甲及巩俐的头饰,皆使用了花丝镶嵌工艺。2011年4月9日,北京翰海季春拍卖会首度推出“ 燕京八绝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师工艺精品”专场,其中花丝镶嵌仿明金丝皇冠以6.72万元成交。


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企业、大众,关注花丝镶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走进民众的视野中,让非遗的魅力大放光彩。

 

APEC手包设计

图片

APEC国礼“繁花”花丝手包,北京工美集团制作


2014年APEC峰会期间,各国领导人纷纷送出了独具特色的礼物。作为中方赠送各经济体领导人及配偶所用专门礼品,习近平主席夫妇采用四千年宫廷花丝技艺制作而成的《繁花》手包作为国礼赠送各国元首夫人并受到热烈追捧与喜爱,同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传统花丝技艺的强烈关注。


通过传统非遗花丝技艺,结合当代生活方式和使用习惯,手包既时髦、实用,又凸显文化特色与工艺之优美。是优秀的非遗当代设计作品。


花丝风雨桥


图片
花丝风雨桥,来源:潮宏基官方网站


图片

手艺人与花丝风雨桥作品,来源:新华网


潮宏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花丝风雨桥”,是以风雨桥为原型的大型工艺摆件。 集结了十多位老工艺师傅历时四年多心血制作完成。全桥长达5.2米,高2米,采用 350 公斤白银和4公斤重的黄金做主料,桥墩是汉白玉,桥身辅以翡翠、玛瑙、青 金石等珍贵的宝石材料合计3 万余粒。是目前存世体量最大、工艺最全的花丝工艺品,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它集了八种花丝镶嵌技法中的七种,是花丝镶嵌工艺中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对今后花丝镶嵌工艺的开发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术和艺术参考价值。


荣誉勋章


七一勋章


图片

七一勋章,来源:央视网


“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以朴素、庄重为主要设计理念,以红色、金色、白色为主色调,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彩丝织锦等工艺制作。章体采用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与光芒、向日葵、大山大河、如意祥云等元素。制作工艺采用了熔炼、压制、执模、铸造、电镀、珐琅、组装,七个步骤,十多道工序,手工制作占比60%,其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制作过程中最复杂、最精湛的手工艺。


党和国家勋奖章设计制作团队成员 申文广说:“点睛的部分就是‘花丝镶嵌’的工艺,这种工艺其实在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代表工艺的最高的一个水准。我们这丝都是在0.25毫米,也就是三根头发丝的粗度。纯手工比机器纺的花丝效果会更好,为了百年的勋章做到最完美,所以说我们采用的这个手工制作方法。


图片


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图片

七一勋章,来源:人民日报


国家荣誉称号奖章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五星、天安门、牡丹、旗帜、光芒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花卉等元素,整体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珐琅等工艺制作,象征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在各领域各行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彰显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共和国勋章


图片

共和国勋章,来源:人民日报


“共和国勋章”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国徽、五角星、黄河、长江、山峰、牡丹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如意、兰花等元素,整体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珐琅等工艺制作,象征勋章获得者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礼赞国家最高荣誉,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友谊勋章


图片

友谊共和国勋章,来源:人民日报


“友谊勋章”以金色、蓝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和平鸽、地球、握手、荷花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万年青、牡丹、玉璧、兰草等元素,整体使用花丝镶嵌、掐丝珐琅等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象征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友好团结、友谊长存,祝愿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


非遗新设计

图片

当代花丝首饰,来源:上海工艺美术杂志


“糖果”花丝首饰,佐藤大设计

来源:潮宏基


随着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的发展,花丝镶嵌工艺也有了更多的创新途径。如通过采用3D打印建模技术、喷蜡技术、3D打印等技术手段,可以制作更为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实现丰富的设计构想。


图片


花丝镶嵌以细金工艺的身份发展的千年里,一直以用料珍奇,工艺繁复,占据着传统贵金属的顶层技艺,创造出很多令世人惊叹的金银器物。2008年,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其价值作出的充分认可。


其艺术特征通过金银细丝的排布,营造出纷繁华美的形式感;加上不同色彩的珍宝镶嵌结合,在秩序与和谐之间,营造对立统一的夺目之美。


在当代传承之中,花丝镶嵌继续为设计者提供灵感与技术。不断涌现的作品,让我们可以继续期待,花丝镶嵌的繁荣未来。




参考资料

[1]邢军.论中国“花丝镶嵌”工艺的来源[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53(01):84-87.
[2]王璐.花丝镶嵌技艺与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J].大众文艺,2020(09):84-85.
[3]吴小军.从唐代“金筐宝钿”论花丝镶嵌的历史和定义[J].艺术探索,2018,32(05):26-43.
[4]徐爽.妙手编金丝,翠玉巧为伴——概说花丝镶嵌之事[J].中国艺术,2019(05):78-87.
[5]颜建超,章梅芳,孙淑云.“花丝镶嵌”概念的由来与界定[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02):30-38.
[6]颜建超,章梅芳.浅析我国古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历史变迁[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6,2(01):52-57.
[7]王瑞萍,杨红.千年花丝走向何方[J].上海工艺美术,2020(03):84-86.
[8]徐中海.浅析明清时期的北京花丝镶嵌[J].群文天地,2012(05):258.
[9].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花丝镶嵌制作技艺[J].文化产业,2018(12):65.
[10].锤音一响花丝镶[J].中华手工,2020(02):92-97.

编撰、排版 |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