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画,又称麦草画、麦烫画、麦秆画,是以麦秆为材质,以“贴”为制作核心的工艺制品。麦秸画作品美观大方,层次分明,形象逼真,上千年不老化、不褪色,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美称,既富有浓重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富现代装饰性。
麦秸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画面为主,也可以展现文字,其艺术风格表面朴素粗犷,但细看精致、巧夺天工。麦秸画的内容题材十分丰富,而且多为百姓大众喜闻乐见的,贴近人民生活,既能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消遣,又能让人们从紧张的生活中得到放松。
△精美的麦秸画作品 图源/网络
麦秸画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已有千年历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清丰麦秆剪贴(即麦秆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被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东北、河南、山东、天津、陕西、河北、浙江等地都有麦秸画产业。
作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小麦历来被百姓视为神圣之物顶礼膜拜,古人祭祀天地就赋予了小麦极高的地位,它象征丰收和财富。麦秆画也因为它的材质来源而不仅有浓厚的民间味道,又有着吉祥高贵的象征意味。
△小麦象征丰收和财富 图源/网络
清王廷鼎《仗扇新录》中曰:“麦色金黄而润”,宋庆铃称赞小麦是“比金子还宝贵”。从古人祭祀天地到梁思成的新中国国徽设计,都给予了小麦极高的地位。
相传东汉时期,王莽追杀汉光武帝刘秀,无奈之下刘秀藏身小麦丛中,麦草立即化为树林保护刘秀,当地人从此便视小麦为纳福祈祥之瑞草,制作麦秸画供奉朝廷,从此流传为“天下一绝”。
△聪慧的祖先以麦杆为原料进行创作 图源/网络
据考古资料证明,“最先出现的小麦并不在中国,而是西亚地区,经由中亚丝绸之路,最终来到了中国如今的西部地区。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记述周穆王西游时,新疆、青海一带部落馈赠的食品中就有麦。商周时期,麦子已入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时期,麦子已是中原地区司空见惯的作物了。《左传》记载,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当时都有小麦生产。
从麦子出现在古中国的那一天起,我们聪慧的祖先就开始以麦秆为原材料进行艺术画的创作了,据地方志记载,大约在宋朝的末年,就开始流行利用麦秆贴出的扇子昆虫造型、小装饰画的手工艺品。这大概就是濮阳早期的麦秆画雏形,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濮阳清丰一带的麦秆画就渐渐地有了一定的影响,当地的民间艺人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麦秆画的平贴技艺。
△以“贴”为制作核心的麦秸画 图源/网络
至清代乾隆年间,乾隆为杜绝宫中奢靡之风,对麦草画情有独钟,派出各地官员百般寻找,终于发现潮州府名产麦草画。于是,乾隆钦点潮州府尹,每年上贡麦草画。及此,麦秆画成为清宫贡品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件。及至清朝覆灭,宫廷藏品传入民间,麦画精美绝伦,便成了民间收藏人士的喜好之物。
△主题丰富,精美绝伦 图源/网络
大多数人看来,麦秸是麦子成熟后留下的一堆杂草,没有特别的用途,却不知道麦秸经过能工巧匠的巧妙运用,就会变成盛开的丁香花、振翅欲飞的雄鹰、清高淡雅的竹子……
△梅兰竹菊 麦秸画 图源/网络
麦秆工艺画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富现代装饰性和欣赏性,最能体现和展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精巧技艺和聪明才智,自麦秸画浮现以来,因其独特的工艺价值和广泛适合的装饰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麦秸画制作工艺,刮 图源/传承哈尔滨
麦秸画是我们传统民间工艺的瑰宝,具有朴素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征。虽粗、俗、野、土,却又大朴不雕、大巧若拙。在保持了麦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工笔、版画、剪纸、烙画、浮雕等其他艺术形式,以精湛的制作手法,创作出了古朴、典雅的艺术作品。
麦秸画的题材广泛,有百年好合、果实小鸟、荷包牡丹、硕果累累、貂蝉拜月、贵妃醉酒、昭君出塞、西施浣纱等。绘仙女,体态轻盈;描猛虎,威风凛凛,长天一哮;壮奔马,昂首嘶鸣;形牡丹,雍容华贵;聚岁寒三友之傲雪挺立,闭月羞花,影影绰绰;作品中的山水如林其境,花鸟如闻其声。
△麦秸画制作工艺,烫 图源/传承哈尔滨
麦秸画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工艺绘画,其制作工艺集中体现了麦秆与绘画艺术的结合,需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
麦秸画的原材料包括麦秸、各色染料、乳胶、鱼珠胶、黑绒布或黑卡纸、浆水等。一般会用到有轻便剪刀、裁纸刀、绘画用品、调色工具、水盆或大铝锅、毛巾、电熨斗、各式刻刀、针、镊子。经过勾勒图案、选材、熏、蒸、烫、漂、粘贴、组合等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普通作品需一个熟练工一周的时间,复杂作品需 25 天以上才能完成,是典型的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麦秸画制作需要用到的工具 图源/网络
工艺流程
(图源/非遗传承人陈振强 摄影 石光明)
● 挑选麦秆
宜选粗壮、圆挺、有光泽、厚度适中的麦秆。选好的麦秸去掉顶梢和根节部,只取中间部分泡在浆水里(浆水泡后不会变色)。将泡好的麦秆用小刀从中间划开,熨斗烫平,刮去附在麦秆上的毛绒薄膜,以防虫蛀。
● 制麦秸纸
把麦秸条用乳胶粘在事先准备好的牛皮纸上,形成麦秸画坯板。用剪刀将各个部位剪下,拆分开来分别进行“烙”工艺上色。
● 制作底稿
小图案不用作底稿,较大幅或复杂的图案需要底稿。先将图案画在拷贝纸上,然后将拷贝纸平铺在麦秆纸上,找一根空心的笔芯,把图案画在麦秆纸上。
● 上色/剪贴
将画好在麦秆纸上的图案,根据画面需求用电熨斗熨出深浅不同的赭、棕、黄等颜色,深色部分多熨几遍。最后粘贴成完整的画面。
麦秸画的制作,不仅要求制作者有剪裁、雕刻、熨烫的技艺,还要有超乎常人的耐心,一幅以动物为内容的画,它们身上的毛都是一根根麦秸切成细丝堆砌而成,一幅就要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细丝。
△《王者风范》非遗传承人陈振强作品
麦秆画分字屏、画屏,已制作出玻璃镜框与油漆硬板两种幅画,挂式、立式、座式,大中小型齐全,多种字画图案能与现代各种款式家具摆饰和谐,悦目赏心,并广泛应用于家庭、宾馆、店铺、会议厅等室内永久性装饰。
△栩栩如生的鸟 非遗传承人陈振强作品
麦秸画的生产材料绿色环保,符合当今人们的生活理念。因此推广麦秸画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丰富人类精神世界,同时还能保护自然,保证可持续发展。
△建筑类主题麦秸画 图源/网络
通过麦秸画的主要制作工序可知,通常情况下,麦秸画只是一些成品工笔、线描、剪纸等艺术形式的摹本,它只不过是在材料的使用上,在创作的技法上做出了大胆地尝试和改变,而在内容上,因为手工艺人自身的艺术修养限制,并不能创作出高品格的作品,即至80到90年代,麦秸画的制作技术也并不成熟,还是处于生长和摸索时期,那个阶段的麦秸画仅仅是把麦秆简单处理后贴至画板上,效果呆板,还不具备适合大众的观赏性和装饰性。
直到90年代初麦秸画立体绘画熨烫技法产生,在制作中加入美术绘画专业方面的构想和设计,将现代美术思想和绘画技法融入到麦秸画制作的关键步骤中,创作出了具有清晰的层次、合理的透视、自然的光感,具有崭新的艺术表现效果的作品,才使麦秸画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变革,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众多的中国民间工艺被世界所了解,一些接受过西方美术教育的艺术工作者,也加入到了麦秆画艺术创作中,赋予了麦秆画新的理念和表现手法,使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麦秸画运用到现代绘画中 图源/网络
我国当代的艺术工作者制作的麦秸画,表现手法更加个性化、科学化,既可以创作传统的人物、花鸟、动物,风景,也可以展现当代的自然与人文风景,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风格古朴自然,清新明快,深受国外朋友的喜爱,一些优秀的作品已被著名的博物馆收藏。
麦秸画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制作工艺精细,工序繁多,部分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它华而不媚、素而不俗,彰显出麦秸画独特的艺术魅力。经过两千年来的发展,尽管仍纠结在传统与创新的漩涡之中,但终究会挣脱世俗的枷锁,走向独立发展的艺术道路。
参考资料
[1] 王晓玲 . 新乡麦秆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J]. 鸭绿江 ,2014,(4):80.
[2] 李英 . 论濮阳麦秆画的价值表现及传承发展
[J]. 前沿 ,2012,(8):143.
[3] 呼志强 . 中国手工艺文化 [M].
北京 : 时事出版社 ,2007:305-306.
[4] 邓力群 , 马洪 , 武衡 . 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88-189.
撰文 · 编辑 |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