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专题论坛“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民艺传承 发布时间:2021-12-08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荣任重托,联手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担任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之“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的策划与执行工作,完满完成任务。


图片


在接受论坛媒体采访的时候,本次论坛的学术策划人、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教授说:之所以将主题定位为“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因为随着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积极推进,随着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遗产的活化与利用、遗产的有序传承与多样化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学界的关注与重视;如何能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也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领域与重要工作。由于《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本身的强大影响力,遗产板块的平行论坛得到了文化遗产领域有关的领导.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可谓群英荟萃,大牌云集。


图片

本次论坛的学术策划人、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教授接受采访


以下是本次论坛的精彩回顾: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执行理事会主席章新胜,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中共中央宣传部对外推广局副局长夏云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王亚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马里奥·桑塔纳·昆特罗,瑞士提契诺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和通信技术教席主持人劳仁左·坎托尼,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原馆长伊丽莎白·诺伊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主持人张朝枝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与国际组织专家参会并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杜鹏担任学术主持。


图片

(左起)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中共中央宣传部对外推广局副局长夏云海、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杜鹏担任学术主持


受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部分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与国际组织专家以视频形式参会并做主题演讲。


与会国内外嘉宾围绕会议主题“文化遗产的探索与永续”, 就“文化遗产的教育与实践”“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创意”“博物馆的活化与创新”等话题进行了致辞与主题演讲。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致辞中指出,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社会创新、激发经济活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并探索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既为世界各国民众打开了一扇“读懂中国”的窗口,也为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生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保护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延绵不绝,高校应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切实肩负起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顶尖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秉持着创新性的发展理念,围绕着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结合、文化遗产修复、文化遗产法等领域深耕细作,积极助力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创新,助力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示无限魅力。期待本次论坛助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历史殿堂、走向今日社会,让文化多样性保护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帮助国际社会携手走出疫情阴霾。  


图片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致辞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在致辞中指出,文化遗产展示了世界各民族渊源流长的文化传承、独具特色的精神追求以及一脉相承的生态智慧,既是实证文明交流互鉴的“活化石”,更是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催化剂”,积淀了历久弥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搭建起了解彼此、走进彼此的文化通道,增进各国人民的理解与尊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独特贡献。暨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视察学校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培养一批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华文化传播使者,全力以赴擦亮暨南大学金字招牌,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暨南大学建立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也是希望通过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的协同创新,为服务我国重大战略、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美好精神家园献计献策,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民心相通与文明互鉴。期待本次论坛搭建国际国内友好交流平台,共推文化遗产事业的良性发展。


图片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致辞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在致辞中指出,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终于在2019年成为全世界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当今,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取得了新的气象,已成为世界遗产大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新的成效。我国不断关注文化遗产的依法保护,更关注文化和自然共同生存的问题;不仅关注文物,更开始关注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图片


文化遗产真正的目的是传承,把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的文化经过文明的手、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城市能够健康的、完整的、真实的传给我们子孙后代。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而是整个人类的瑰宝。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幻等损害文化遗产的行为,才能更好的保护,遗产长治久安。赋予广大民众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促使更多人读懂中国,中国同胞更多的读懂世界。


图片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中指出,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如何使文化遗产能够更广泛地活化起来,并在活化中彰显其本质性的和最重要的文化价值。文化遗产在美术领域中是古代创造并直达现今的美的造物,应以文化遗产的精神性价值作为活化对象,注重“物”与造物思想、观念和方法的研究并重,将文化遗产中美的因素、美的形式与积淀在其中的创造性的美感经验相结合。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征程中,文化遗产之美的活化应拓展新路,更注重美的环境、美的家园的营造,将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学美育与精神的研究应用于教学中,为实现美丽中国新目标贡献力量。将贯穿于遗产工艺创造过程中的美的因素和人才培养、创造创意相结合,通过当代视野去激活遗产,使遗产“活”在周边的生活空间里,形成遗产与人类之间观照、凝望、阐释、激活的关系。


图片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执行理事会主席章新胜进行主旨演讲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执行理事会主席章新胜围绕讲好中国故事 要学好用好共同体思想和生态文明理念的话题指出,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即将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梦的新征程,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对中国的第二个百年梦伟大复兴十分重要。文化遗产是读懂中国的载体,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明确生态文明的思想,从而在可持续发展中找到共同语言,做到知民情才能晓民意。读懂中国需要有共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需在生命共同体基础上找到利益共同体,以知己知彼、知行合一为首要。讲好中国故事,读懂中国,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以党和政府为核心、为主力、官民并举、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新型国际传播体系,调动全社会各种积极力量。


图片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进行主旨演讲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围绕各界携手参与共享文物成果的话题表示,中国文物事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真正活起来”的方向,在完成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在保护好管理好的前提下,系统规划了合理利用共建共享任务和路径。文物事业是实现人类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中国文物事业更应具有信心,有责任为之贡献力量和智慧。


我国文物事业围绕着发展目标,深入推进世界遗产保护利用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以创新传播普及知识来助力文物事业的传承,大力推动保护利用融入了城乡发展并形成了中国经验,积极探索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了更好实现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包括确保各方权益,鼓励更广泛的参与;充分激活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深化投资合作,开展共同行动。


图片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进行主旨演讲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围绕中国文化遗产价值的海外传播策略的话题表示,策划与设立本次论坛的意义在于与各界讨论如何在新的视野下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深入挖掘中国文化遗产的精华与内涵,以现代化的语境与科技手段进行保护、传承、转换与应用,并建立起“保护” 与“价值传播”协同发展的格局。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价值从以“保护”为核心向“阐释与展示”多方面延伸;文化遗产的价值传播从“信息的流动”向“文化的交流互鉴”拓展。文化遗产价值的海外传播应讲求强调多元主体参与的文化品牌打造与行业集群发展的带动、开拓信息传播的创新路径以及增强文化传播人才储备等策略,使世界人民能够更加广泛、深刻地认识我国遗产的真正价值。


有关“中国文化遗产价值海外传播策略”问题,她提出,一是要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性,开创建立文化品牌活动。“文化遗产要‘活在’当下,我们要兼容多元化产业的整体带动,加强传统与当代的兼容并蓄,同时将更多的文化遗产转化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让文化遗产从资源变成我们当今生活的一种资本。”她还希望能开拓信息传播创新途径,突出文化语言的普遍的接受性。“政府的、教育界的、企业界的,还有大众以及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共同来承接通过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时代任务。”最后,她还谈到了人才培养问题。她指出,由于一些传统技艺工艺工序复杂,很多传承人往往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传统技艺本身,而缺乏了对当代时尚设计理念的认知,导致了很多的传统技艺缺乏传承人。她建议,应尽快建立起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增强文化传播人才的储备。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刘越男院长进行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刘越男院长围绕高校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的话题表示,当今中国面临传统村落消失、传统城市变迁、无形遗产消失的挑战,如何抵抗文化遗产消逝风险亟需解决。通过数字信息资源采集、组织与呈现,在网络空间留下数字记忆成为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在“数字记忆”人才培养项目实践中进展丰硕,探索发展成以科研与教学融合、课堂教学与田野调查融合、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其他学科融合、本土和国际融合、校内和校外融合等几大特点为一体的人才培养项目,致力于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共同体,让文化遗产留下数字记忆,让人们留下文化记忆。


图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昕进行主旨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昕围绕世界遗产教育的话题表示,文化遗产教育需通过转型升级适应未来发展局面。当前,文化遗产深厚的历史价值挖掘需要与外部科创力量整合,进而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模式跨越。提出从理念共识方面引导实现知行合一的文化遗产教育,作为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枢纽、读懂中国的重要抓手,关乎教育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强调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遗产教育,具有社会创新、较强的社会需求与民间创造活力等优势。提出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的对策,以实现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持续性对接与融合,为未来遗产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图片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马里奥·桑塔纳·昆特罗进行主旨演讲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马里奥·桑塔纳·昆特罗围绕文化遗产教育与实践的话题表示,将世界遗产数字化与教学结合,已成为管理遗址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能够更好地向社区展示历史遗址的重要意义。目前,数字遗产学习项目已成为高校文化遗产教育、遗产保护专业人员培训、国际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培训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产教育培训针对目标人群,围绕遗产认知、环境潜力和限制以及社区关注的需求等多方面开展,通过识别历史遗迹的关键元素等方法,理解遗址的重要性和完整性。目前,这种教育培训以适应特殊时期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服务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图片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主持人张朝枝进行主旨演讲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主持人张朝枝围绕旅游转型创新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话题表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多元价值被持续传播”、“形式与意义被创新利用”与“遗产收益公平分配”三个方面。文化遗产的价值涉及多层次、多维度,也涉及多利益群体不同角度的价值理解与精神诉求,以多元旅游形象促进遗产价值更广泛的传播。文化遗产的形式/视觉符号及其内涵意义被创新性的设计与传播,以旅游消费产品增进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应充分考虑公众在收益分配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将文化遗产保存状态作为社区收益分配的重要评价指标,成为激励遗产保护的基层力量的有效方法。


图片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讲述中医药传承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围绕以文化先行撬动产业发展的话题表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既是中华文明的骄傲,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对人类文明进步和战胜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全球健康的主流,既要关注生命科学,也要关注生命哲学,应将“提升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的思路作为未来人类健康的主流。中医药在满足人民健康需要、助力人类健康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我国中医药产业必须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担当好传承中医药的历史使命,促进信息流动,增强国际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走好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之路。


图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和通信技术教席主持人劳伦左·坎托尼进行主旨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和通信技术教席主持人劳伦左·坎托尼围绕数字媒体如何支持文化遗产传播的话题表示,文化遗产的根源是追溯文化的本质,包括塑造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两种方式,可通过创建“ABCDE”框架进行深入剖析。包括:“获取”,利用数字媒体来提供高质量的文化遗产信息;“更好”,利用数字媒体来提升游览体验;“连结”,通过数字媒体使用,在文化遗产、本地居民和游客三者间建立更高品质的连结;“去中介化”,强调运用数字媒体使文化遗产能够与本地社区产生直接联系;“教育”,将数字媒体应用于对文化遗产全领域从业者的教育中,以此建立遗产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化体系。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王亚民进行主旨演讲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围绕故宫文创产品创意创新的话题表示,不论是文化创意产品还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是灵魂,是创意的基础;创意是核心,是文化赋能的手段;高附加值产品则是目的。在习近平总书记“活起来”的理论指引下,故宫文创推动传统文化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切实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实现传承与传播。故宫文创以研发创新为抓手,通过多方力量汇聚,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共同打造创意精品,形成复合性的功能体验。


在遗产保护、管理的同时,通过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图片

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原馆长伊丽莎白·诺伊进行主旨演讲


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原馆长伊丽莎白·诺伊围绕马克思主义展览创新的话题表示,在当下的危机时刻,马克思呼吁的全人类解放及对经济体系的分析从未失去其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始终吸引公众来博物馆参观,研究他的理念,追寻一个更好、更公平的社会。无论是作为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建筑,还是马克思生活和工作的场景展示都以对历史信息的氛围营建,结合展品与研讨会等,共同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对各时期,特别是对21世纪及当下全球问题的深刻影响。博物馆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展示方式,推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在线体验展览,做到“从特里尔走向世界”。


图片


本次论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外嘉宾们一致认为,该命题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在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和视野下,文化遗产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广泛共识,既包含对当代及后代的内在价值,更需从各方面为社会创意创新、经济发展、文明交流互鉴起到积极作用。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已进入到改革与创新的新时期,步入新的篇章。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外相互包容与尊重的重要载体;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新发展与教育、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价值传播、生态系统保护、消除贫困等重要议题紧密结合,取得了卓越成效,更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更多新机遇。全球利益相关者应努力寻找创造性方法,加强合作频度和深度,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共享的协调发展,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产生起到积极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重要贡献。


图片

(左起)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执行理事会主席章新胜、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


在本次论坛策划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支持下,以搭建国际国内友好交流平台为形式,以共推文化遗产事业良性发展为宗旨,为文化遗产教育、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发展与文化交流溯源等焦点议题探寻解决路径、提出实施策略。力图通过此次论坛,向世界传递声音,引导国际友人读懂中国千百年传承的文化薪火;积极发挥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的中坚力量,推动世界遗产事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与深度化。推动全世界人民积极参与文化遗产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将文化遗产事业推进到一个新时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