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湘绣 瑰丽多姿

来源:民艺传承 发布时间:2022-03-26

中华元素、湖湘文化,包含了太多中华民族、湖湘儿女情感上的文化乡愁2006年,湘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成为湖南乃至国家的“艺术名片”。


图片

祖孙三代 湘绣传承 图源/新华社


湘绣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粤绣的精华,逐步形成了以国画为蓝本, 集诗、书、画、绣、金石为一体的,具有极强艺术特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湘绣具有浓烈的湘楚文化特征。图案写实与变体共存,龙形与凤纹交织,奔腾翻卷,呈现出巫神文化中天地交融、人神凝聚、浪漫神奇的时代画卷。特别是双面全异和狮虎题材的出现,使湘绣艺术特色的发展达到极致。


图片
湘绣《饮水虎》于1985年入选工艺美术国家珍品
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双面全异绣《狮虎》神形兼备、技艺惊人



湘绣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悠久的物质文化史紧密相连,她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技艺体系;也随着时代的兴衰,经历了艰难的历史发展过程。作为中国最为优秀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在中国地方刺绣中脱颖而出,达到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


图片

《罗斯福总统绣像》现藏美国亚特兰大市

小白宫博物馆,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

展出引起轰动,使湘绣扬名国外



图片

《杨贵妃》被誉为“超级绣品”

和中国刺绣史上的“巅峰之作”



图片

湘绣是中国刺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遗产代表。中国刺绣工艺史的载体,就是一部材料史。据《皇图要览》记载:“伏羲化蚕,西陵氏始蚕”,在新石器代时,即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就开始出现了养蚕缫丝织帛。刺绣要以纹样和色彩为蓝本,因此,《周礼·考工记》的“五彩备,谓之绣”,就将刺绣和形象的描画剪纸结合起来。《诗经》中的《唐风》所载“素衣朱绣”、《秦风》所载“敝衣绣裳”、《左传》中的“衣必文绣”,都说明古代中国刺绣的盛行。


图片

湘绣是中国刺绣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遗产代表 图源/网络


1958年在湖南长沙烈士公园工地出土的战国木廓墓中的两件绣花绢残片,佐证湖南刺绣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信期绣、乘云绣和长寿绣三种汉代刺绣,还有茱萸纹绣、云纹绣、方棋纹绣、铺绒绣和贴羽绣等,均显示出楚汉浪漫、奔放的艺术风格。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中国刺绣史上足资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绣顺理成章的最初发展之源。

 

图片

马王堆汉墓   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


湖南民间妇女很早就普遍从事刺绣,在1810年到1877年之间,刺绣原只限于自绣自用,美化自己的生活。湖南绣庄的业务,专以运销苏绣、粤绣产品为主。商业化起源“湘绣”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大约在1878年(清光绪戊寅)到1898 (光绪戊戌)之间,是在湖南民间自绣自用的刺绣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下,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开始受到顾绣的启发和影响,有独立的创稿、染丝线和自绣自销的绣庄,也不沿用“顾绣”之名,而“湘绣”创始的名称,也是在这个时候才见称于世。


图片

清 宝蓝缎面凤凰牡丹图湘绣帐帘  湖南湘绣博物馆藏


1898年,胡莲仙开设了长沙第一家专门产销湘绣的绣庄——吴彩霞绣庄,它的出现标志着湘绣正式走上了商品化道路。辛亥革命后,湘绣进入全面商品化发展时期,且开始繁荣, 从事刺绣的艺人越来越多,专业绣工达2000多人。仅十余年, 吴彩霞绣庄的分店遍布全国18个省份。从1933年到1937年,湘绣达到全盛。这一时期,长沙有绣庄四十家,绣工一万五千人,绣品年产量3万件以上,产值达120万银元以上。

 

图片


1898年, 胡莲仙开设了长沙第一家专门产销湘绣的绣庄

——吴彩霞绣庄


湘绣发源地在长沙东乡的袁家冲、沙坪,浏阳门外的东山、圭塘,河西的渔湾市、溁湾市、三叉矶,宁乡的朱石桥。因袁魏氏在袁家冲及邻近的沙坪传授徒弟一百余人,发展至今,已逾百年,沙坪还是湘绣的生产加工中心。在1995年,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活动组委会正式授予湖南省长沙县沙坪乡(今为开福区捞刀河镇沙坪乡)为“中国湘绣之乡”的称号。


图片

“中国湘绣之乡”湖南沙坪


图片

不管是宗教巫术寓意的刺绣题材,还是吉祥祈福寓意的刺绣题材,都可以看出湖南民间刺绣保留着楚、汉刺绣神奇浪漫的风韵,又融入了劳动人民新的创造意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朴实健康的审美观。这些内在的精神显现直接影响着现代湘绣艺术特色的发展。

 

图片

湘绣保留着楚汉刺绣的

古老而神秘、荒诞而不失浪漫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而屈原则是“开楚南风气之祖”, 此后直至唐代,这种精神或者思想文化的薪火虽在湖南几乎找不到明显的著名传承者,但也一直流传下来。直到北宋的周敦颐以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将其发扬光大, 随后由胡安国、胡宏父子传到湖南并创立了湖湘学派, 再由张械向外传播, 而到了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黄兴、毛泽东等人, 湖湘文化达至巅峰。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其基本特征是:“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敢为人先的革新气魄、坚韧勤奋的意志品格”。

 

图片

《毛主席去安源》1969年由湖南省湘绣厂绘画刺绣专家精心绘绣,历时一年零两月完成的巨幅绣品


而湖湘文化对湘绣艺术特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湘绣整体艺术风格上,湘绣狮虎题材一向以霸气、磅礴著称,与苏绣题材中的猫的小巧精灵恰好形成极强的反差; 而湘绣作品中的大型刺绣《毛主席去安源》、《伟大的会见》、《张家界》、《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等作品同样用大气、磅礴的手法进行了艺术作品的诠释。湖南湘绣艺人秉承了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性格以及“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的创造精神,因此,绣如其人,这种特质融入到湘绣的图案中就体现出工整鲜明、朴实健美、苍劲拙朴的地方风格。

 

图片

《张家界》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 

李艳作品

图片

《冬雪北国》被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收藏并陈设

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厅西门厅 李艳作品


湖南民间刺绣在艺术特色上更强调装饰效果,其造型生动大胆,针法多变,风格也更热烈、奔放。同时, 湖南是少数民族的集中地,有苗、土家、瑶、侗、白等少数民族,均有爱美善绣的习俗,她们利用土产材料,绣制具有民族民间风味的刺绣实用品,其艺术的创造才能是惊人的,使湖南民间刺绣呈现出多品种、多题材、多针法艺术面貌等特点。


图片


图片

古代刺绣自宋代就出现了大量以观赏为主的画绣,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临摹古人或当时的名画,在绣地上进行绘画,然后进行刺绣;一种为绣画结合,二者互相融会,互相衬托。这种以国画为蓝本的刺绣形式后来成为湘绣的一种主要题材选取方式。因此,湘绣在艺术特色的表现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湘绣与绘画的完美结合。“画绣结合”,从绣的角度来讲,可以说绣是以针代笔,以线代色地在“画”。


图片

《虎头》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1995年绣制的圆形双面绣


湘绣中享有最高盛誉的是狮虎绣,仔细观看湘绣狮虎,其形象在施针用线之间,纤毫毕现,灵气逼人,具有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再观湘绣狮虎,不仅能保留纸、笔勾染的神韵,通过针线刺绣处理,能更真切地感觉狮虎鬅毛蓬松、虎视眈眈的特殊质感,简单来说:国画呈现的是二维视觉享受,而湘绣可将人们带入三维视觉体验。


图片

写实湘绣作品《孤寂》


湘绣在传统的“四大名绣”中以写实著称,其物象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强调色彩的阴阳浓淡,在题材上以狮、虎等猛兽为主。与其它传统的刺绣相似,其有自己独到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湘绣的针法种类丰富,传统的针法就有5大类72种,其中平绣类32种,织绣类15种,网绣类11种,扭绣类8种,结绣类6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掺针和毛针。


图片

湘绣作品能呈现出多种艺术效果, 针法是表现所有湘绣作品的基础和灵魂所在


掺针是名门绣女李仪徽首创的一种针法,即将丝线分得比头发还细,在需要交换颜色和色级地方,留出空隙,用长短不齐的针脚,将不同颜色和色级的丝线搭配,一针一线掺进去。这一技法,通过长沙第一家湘绣庄吴彩霞绣庄的主人——胡莲仙推广以后广为流传,并改苏绣的齐掺针为乱掺针,使得近代湘绣画面色彩转换自然,不留痕迹,生动逼真,完成了原来不可企及的只有绘画艺术才具有的技巧。后来这种针法逐步成为了湘绣的掌门针法并使湘绣逐步摆脱了其它绣种的影响,带来了湘绣的一个大的飞跃。

 

图片

湘绣白凤 生动逼真


湘绣掺针针法体系的确立,标志了湘绣可将对象出神入化的进行刻画,而湘绣用色相比苏绣而言,可称为“万色皆备”,湘绣艺人极力发挥掺针参色的刺绣工艺原理,巧妙的以各种原色花线在质地上互相调和,创造出各种绚烂和谐,五彩斑斓的艺术效果,这也成为湘绣区别于其他“四大名绣”的一大艺术特色之一。

 

而毛针是由湘绣艺人余振辉在传统掺针的基础上衍生而来。毛针所刺湘绣狮虎纤毫毕现,色彩变幻无穷, 质感强烈,具有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同时具有“一声啸震千山外,凛凛余威百兽惊”的神威气势


图片

湘绣鬅毛针法创始人——余振辉


湘绣独创的鬅毛针法,结合旋游针、绒毛针、毛针等针法绣制。鬅毛针法绣出的虎毛极富质感,浓淡粗细各色丝线绣出的虎毛色彩斑斓,柔中见刚,传神的眼睛,采用旋游针法刺绣,用杏黄、秋黄、麻黄等十多种色线,而其中每种色线的色阶加起来,又有近25种之多,使怒目圆睁的虎眼有随观者而动之感。是湘绣传承、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传世经典之作。


图片

湘绣鬅毛针法,湘绣独特独有针法


同时,湘绣还有富于装饰美感的织针、网针以及其他绣种所共有的盘金、打子等针法等。这类装饰针法很多都是传承于湖南的民间刺绣针法中,与掺针针法不同的是,这类装饰针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装饰美感,如1987年由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研制的大型双面绣屏《唐人打马球·战国编钟舞》,在工艺制作上使用多种表现手法。大量运用了在以往遭到排斥的装饰针法,分别使用打子针、梳子织、瓦行织和平绣盘金等手法,与整个绣品的平面装饰手法形成对应,使绣面在整体上又区别于纯图案装饰,兼有绘画的真实和典雅。


图片

《唐人打马球》再现了盛唐时期的豪放、飘逸


劈丝:湘绣的用线以丝绒线为主。为了防止绒线起毛而影响刺绣效果,吴彩霞绣庄的主人胡莲仙与其友人魏氏在实践中发明了运用荚仁溶液蒸发再裹竹纸揩拭的方法使绒线不再起毛,在她们之后,湖南绣工的劈丝技术极为精细,以手指劈线,可劈至2开、4开、8开、16开等,细若毫发,线劈开后,千丝万缕,分辨不出差别,但绣上质地,求得对比统一,突出主题, 达到明暗的自然变化,阴阳浑然一体。精细的劈丝也使得湘绣光细胜于发丝,绣品匀薄细腻。


图片

清咸丰年间湘绣《芦雁图》


材料是刺绣艺术的载体,材料的变化必然导致刺绣艺术风格的变化。作为湘绣,材料离不开绣线和底料。湘绣用绣线,自清末以来惯用湖北沙溶、河湖一带所产的丝线绞线,分别有花线、绒线、丝线、织花线、挑花线、金银线等。湘绣较多用到花线,花线纤维细致透明,抱合好,拉力强,都具有“光、滑、细、柔”的特点,能绣出平薄匀称,和色无痕,精美细致的绣品。在现代湘绣中,除了传统的绣线,有时为了配合新的刺绣题材,也用到棉、麻线,以呈现出拙朴、粗犷的效果。

 

图片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配线间


几千年来湘绣所选用的底料一般为缎、锦、布、帛等, 但近些年来,随着新材料不断引入湘绣工艺,不仅使绣品更加高雅精致,而且创造出一批全新的工艺技术。湘绣艺人大胆尝试,刺绣面料由丝、绸、绢、锻扩展到土布、织锦、化纤、棉、麻、呢、绒、纱等。特别是在楚锦的开发上, 更是大胆运用与传统湘绣相背的少数民族土布,采用织锦的手段和棉麻等较为原始、粗犷的原料,表现了楚锦的质朴风格和浪漫特色。


图片

单面绣《逸韵娇容》苎麻底刺绣系列


图片

楚锦是以湖南湘西民间的土家织锦为原型,改造翻新并糅合其他工艺手段,创立出的一种新工艺


湘绣所具有的极强的写实风格源于其丰富的色彩。湘绣绣线色彩的丰富,是与其他绣种区别的主要特点之一。据《雪宦绣谱》记载, 有青、黄、红、黑、白 (以上正色) 、绿、赭、紫、交、葱 (以上间色) 9类,88种原色,因其深浅染制成745种不同的色彩。湘绣绣工认为一切物象感光效果未必即能以700余种色彩包括无遗。所以, 湘绣用色基本上可称为“有色皆备”。湘绣的用色指导思想是以“混色”达到预期的配色效果, 如黄红并置求得橙色的效果,黄蓝并置求得绿的感觉。这种用色的思想使得湘绣的色彩显得丰富厚重。

 

图片

湘绣的色彩丰富而厚重


根据物品不同,刺绣的图案也有所不同,在神帐等祭司用品的图案选取上,较常见的有福、禄、寿“三星图”、道教中的“八仙图”或“三星图”与“八仙图”合为一体的“群仙图”;在堂檐、帐檐、门帘等大件用品上有“鲤鱼跳龙门”“鱼龙变幻”“麒麟送子”等吉祥纹样,也有绣上道教传说或传统戏文故事等等,为寓意吉祥的麒麟送子图和双凤戏牡丹图。


图片

湘绣大师刘爱云作品


图片

湘绣《鸟语艳香》


湘绣是湖南妇女的手工艺术,图案艺术符号是妇女们表达内心情感诉求的载体,除了象征“五福”意义的图案,其它湘绣图案中经常出现的造型符号是妇女们更多情结的再现。“双凤戏珠”“凤求凰”等是湖南女性对两性情感交融的情结的期盼。牡丹是“花中之王”, 在湘绣图案中是大富贵的象征, 单独或与动物、植物、文字、几何形组合, 表达“富贵绵绵”“和气富贵”的意义。如牡丹与花瓶的组合, 象征“平安富贵”,是湖南女性祈福求贵的情结;牡丹与凤凰组合成“凤穿牡丹”,象征夫妻恩爱、白头到老。“鸳鸯长乐”“鸳鸯戏荷”等, 是湖南女性向往爱情永恒情结的再现。


图片

藏于台北历史博物院的湘绣《荷塘鸳鸯》


近些年来, 随着材料的变化,湘绣在设计构图上也开始了创新, 出现了双面绣,异色绣、异物绣等,并获得了一致好评。到20世纪70年代,湘绣双面全异绣的诞生,使得湘绣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其精巧的构图与娴熟的技法,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也标志着湘绣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图片

《亲昵》双面绣摆件


湘绣狮虎毛纹刚猛劲健,眼神晶亮,几可乱真,已发展到异色、异形、异面的双面全异绣,先后参加过日本、巴拿马、美国等地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获得优胜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当时报刊评价:“湘省刺绣,本极精巧,故有湘绣甲天下之美誉。”


图片

《洞庭纯色 百鸟朝凤》双面屏风刺绣


图片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沙楚墓中发掘出来的湖南刺绣,沐浴了两千多年的浩荡长风,如今走向何处上世纪三十年代,湘绣的产值最高达80万银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创下年出口额500余万美元的辉煌。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行业持续低迷,产品大路货太多,出自于匠人满含心血的作品太少。在市场经济的淘洗中,曾无比荣耀的湘绣难掩尴尬的现状——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09年,国际市场上,高档装饰品苏绣一度占了80%,湘绣仅占5%;在国内,湘绣只占30%,而苏绣占60%的市场份额。湘绣在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中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图片

湘绣行业风光不再,已呈现萎缩之态


在湘绣的发展历史上, 出现过不少的艺术家。有绣艺超群的廖家惠,毛针的创始人余振辉,诗咏生辉的李云青,丹青老成的杨应修。此外还出了四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秀、刘爱云、李凯云、黄淬峰。而随着老艺术家的过世或退休,绣工人数将急剧减少,湘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境况,更难在缺乏复合型人才。湘绣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门艺术,它对匠人的文化层次有更高的要求。

 

写实是湘绣的主要艺术特征,如果在题材的选取上仍然以狮虎以及中国传统的书画作品作为主要题材,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也将导致素材走向枯竭,湘绣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脱离了现实生活,远离的社会。


图片

湖南湘绣博物馆珍品云集


在重重困境之下,如何保护、传承乃至发展湘绣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加强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关乎文化血脉赓续、文化战略全局和民族复兴伟业。做大做强湘绣市场,推广湘绣文化,绝不是一城一池攻城略地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整个文化的助力提升。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志存高远、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年轻人,他们坚守精神家园,能从湘绣一丝一缕中感应天空、大地、河流、旷野等一切辽阔的事物,灵魂真正得以滋养。




参考文献:
[1]许凡,徐青青.湖南湘绣艺术特色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06):127-130.
[2]李湘树.湘绣史话[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88-8.
[3]曾应明.手工艺大市场——湘绣走向世界的启示[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1.
[4]史云飞.湘绣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企业天地·理论版, 2008-6.
[5] 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M].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7-5.
[6]从湘北汉绣看汉绣与湘绣的联系[J]. 刘静.  山东纺织经济. 2016(02)
 [7]湘绣创新与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研究[D]. 廖芳.湖南师范大学 2017
[8]解析湘绣的艺术特点及对油画创作的借鉴意义[D]. 周文萍.西安美术学院 2012

[9]王焱.中国刺绣图案的艺术符号表达——以湘绣为例[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09):138-139.


图源 | 网络 湖南湖湘博物馆

撰文 | 陈敏

编辑 | 魏华冰